研究揭示细胞内体运输途径中SNX1诱导膜变形分子机制
来源:生物物理所 2021-03-08 09:36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飞课题组在膜动态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membrane remodeling by SNX1为题,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飞课题组在膜动态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membrane remodeling by SNX1为题,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该研究解析了细胞内体运输途径中包被蛋白Sorting nexin 1(SNX1)在细胞膜上的分子组装模式,阐释了SNX1重塑细胞膜变形的分子机理。
囊泡运输(esicle trafficking)是真核细胞内膜性细胞器之间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到众多蛋白分子和调控因子。包被蛋白(coat proteins)是囊泡运输的关键分子,可诱导细胞膜发生变形,参与货物分子的分选识别,从而形成囊泡。经典的包被蛋白主要有三类,即COPI、COPII和Clathrin。不同于经典的包被蛋白,Sorting nexin类蛋白分子SNXs是内体运输途径中的一类重要包被蛋白。已知SNXs参与MI-CPR(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 6-phosphate receptor)和Semaphorin 4C等膜蛋白受体的循环运输过程。尽管SNXs蛋白可以使细胞膜变形,但具体变形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科研人员利用冷冻电镜螺旋三维重构技术解析了SNX1重塑细胞膜复合体的三维结构(图1)。SNX1包含PX结构域和BAR结构域。螺旋结构表明,SNX1二聚体是最小的组装单元,其凹面覆盖在细胞膜上,组装体的层与层之间主要由BAR结构域之间较短的侧面-侧面相互作用介导,层内主要由BAR结构域与PX结构之间作用介导。研究还发现,BAR结构域与PX结构域之间的一段两性螺旋直接参与了细胞膜的重塑,该段两性螺旋的删除明显降低了SNX1与细胞膜的结合,严重影响了细胞膜的变形,提示该段双性螺旋是SNX1执行细胞膜重塑功能的关键因子。此外,研究发现PX结构域的PI3P结合位点对于细胞膜的结合和管状结构的形成是必要的。
与SNX1晶体结构相比,膜结合状态的SNX1曲率变小,推测是与细胞膜作用导致构象变化,从而形成延伸的二聚体结构排布在细胞膜上。与来自真菌中的同源Sorting nexin类包被蛋白复合体retromer-vps5相比,SNX1二聚体与Vps5二聚体基本单元相似,但在组装方式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层间或者层内相邻的两个二聚体间的距离。Vps5之间的距离短从而形成更紧密的组装体。
该研究阐释了SNX1重塑细胞膜变形的分子机理--SNX1主要通过PX结构域和一段双性螺旋与细胞膜结合,通过BAR结构域和PX结构域在细胞膜上形成螺旋组装体。此外,研究提示了Retromer-SNX衣被复合体的组装过程,即SNX1首先结合到细胞膜上,SNX1二聚体的曲率从大变小,形成更延伸的状态,进一步Retromer结合到SNX1上,形成一个更紧凑的组装体。(生物谷Bioon.com)
小编推荐会议 2021(第五届)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