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子刊: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化疗最好下午做!
数据显示,与主要在早晨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下午治疗的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HR=0.357)和总生存期(OS, HR=0.141)均显著更好(P<0.05),且部分治疗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但
Science:揭示生发中心内的超竞争导致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据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多机构临床前新研究显示,了解最具侵袭性的淋巴瘤如何产生并抵抗当前疗法的关键可能在于破坏产生抗体的B细胞之间的一个关键自然选择过程的突变。
极客基因“新型T细胞药物开发”项目被科技部评为“全国颠覆性技术”
由科技部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承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下称大赛)总决赛不久前落下帷幕,苏州极客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雍军博士和核心团队携“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技术的新型T细胞药物
Cell:新研究揭示细胞中H2A-H2B介导的表观遗传记忆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未知的机制,即细胞在分裂时如何“记住”自己的身份,即细胞所谓的表观遗传记忆。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2月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
西大联合华理团队开发光敏性抗衰老药物,在单细胞分辨水平上实现衰老细胞清除
近期,西北大学郭媛教授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李剑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对多项技术的整合,开发了一种理想的、具有光敏性质的衰老前体药物 KSL0608-Se,其能够以单细胞分辨水平精准地实现对 SnCs 的清除
Nature子刊:研究揭示三维基因组的单分子拓扑结构多样性和细胞异质性
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下形成如染色质环(Chromatin loops)、拓扑关联结构域(TADs)、活性/非活性染色质区室(A/B compartments)和染色体域
癌细胞对化疗的反应能力具有先天的随机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来自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细胞可以在对化疗有反应或无反应的状态之间移动。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新可来®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适应症注册申请
美泊利珠单抗通过与IL-5结合,阻断IL-5与嗜酸粒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从而使血液中嗜酸粒细胞的数量降低并维持在正常水平。
科学家首次证实,肿瘤和血液中CD8+T细胞克隆多样性是免疫治疗的关键
基于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样本,Puig-Saus等发现,无论癌症患者对免疫治疗是否有反应,他们体内都存在能识别肿瘤新抗原的效应T细胞,而且都是只识别少数新抗原;不过,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