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邹晓明等模拟溪流环境下凋落物对微生物分解过程的影响
长期的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是重要的植物凋落物分解者。植物凋落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过程在过去的研究中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然而,这些过程在水生环境中,特别是热带溪流中的研究比较缺乏。微生物群落在整个分解过程中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如何?这些变化是否与凋落物的组成相关?这些都是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北大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当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2012年2月26日,国际眼科科学院主席保罗.理查德博士致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正式通知她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来信说:我非常荣幸地通知您已经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祝贺您成为这个由33个国家的眼科界领导者组成的学术组织成员。
Mol Cell:王晓东等揭示发现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除通过凋亡通路以外还可借由程序性坏死通路发生。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以及Toll-like的受体家族启动,并通过和受体蛋白互作的两个蛋白激酶RIP1和RIP3传递死亡信号。王晓
许晓椿:干细胞产业发展 好戏还在后面
伴随干细胞研究在再生医学领域掀起的新浪潮,越来越多的技术成果走向实际生产应用,干细胞产业遍地开花。作为干细胞产业的翘楚,博雅干细胞库董事长许晓椿博士接受了生物谷专访,并针对当前干细胞研究趋势及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详细解读。
PNAS:毛晓波等在淀粉样蛋白结构解析研究获突破
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的淀粉样蛋白结构解析的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对2型糖尿病相关的淀粉样蛋白——胰淀素的组装和聚集结构进行研究,确定了淀粉样蛋白组装和聚集的核心片段及折叠位点,并讨论了突变引起的聚集趋势的变化与核心片段之间的关联。对理解淀粉样蛋白的核心片段与其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Mol Ecol:曾晓茂等发现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山溪鲵种群分化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Ecology杂志刊登了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Coalescence patterns of endemic Tibetan species of stream salamanders (Hynobiidae:Batrachuperus),”,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山溪鲵种群分化。
J Neurosci:李晓江等神经系统早期发育方面获进展
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 JBTS)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疾病。主要是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加上其他异常,常见症状是发作性气喘,在新生儿期出现发作性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眼球常有急促运动,智力发育迟钝,由于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而致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某些患者的视网膜发育不良或缺失,导致先天性失明,也有脉络膜脱失者。
JACS:雷晓光等揭示新型原创性的生物正交反应
2013年3月2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雷晓光实验室在 J. Am. Chem. Soc.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A Bioorthogonal Ligation Enabled by Click Cycloaddition of o-Quinolinone Quinone Methide and Vinyl Thioether”的文章(http://pubs.acs.org/doi/pdf/
许晓椿:行业失范制约中国干细胞产业健康发展
编者按:作为中国唯一一家通过美国AABB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NRL标准双重认证的临床级干细胞库,博雅干细胞库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处于领先的技术水平。5月24日,生物谷专访了博雅干细胞库董事长许晓椿博士,许晓椿分析了中国干细胞目前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干细胞在法律法规上与欧美国家在干细胞领域的法律法规相差甚远,并对当下中国干细胞产业的发展规范、政策瓶颈进行了详尽地剖析。
许洋:医疗器械产业,差距意味着机会
国内的大多数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的时候,国产品往往沦为备选项,他们更偏好 通用、飞利浦、西门子这类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则可能被冠之以“山寨”、“低端”的标签,不受欢迎。的确,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起点相对较低,人才相对缺乏,产品结构和研发体制相对落后,从企业到行业,核心竞争力都较为孱弱。 虽说行业真正强大的时代还并没有来临,但国家层面给予的利好政策正为行业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