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人类微生物中数千个新型小蛋白质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人类微生物组的大规模分析中,发现了超过四千种过去不为人知的小型蛋白质,如果这些蛋白质的形状和功能可以在实验室中重建,那么它们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增进对微生物组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科学理解,并为新药的开发铺平道路。 该研究已发表在《Cell》上。我们的身体仿佛一个充满了数万亿细菌的工厂,但这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可怕。事实上,

2020-01-09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方法预测蛋白质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在所有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它们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设计人工细胞的基础至关重要。近日,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质设计与免疫工程实验室(LPDI)与USI信息学院计算科学研究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机器学习驱动技术,用于预测蛋白

2020-01-13

研究发现蛋白质-AIE纳米点光学探针制备方法

 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团队发现了一种与传统聚集淬灭相反的现象,称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现象,其主要原理是由于分子内运动受到限制,导致非辐射衰减渠道被抑制,辐射衰变增强而发光。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AIE荧光材料具有抗光漂白能力强、荧光效率高、斯托克斯位移长等优点。AIE荧光

2020-01-03

研究揭示蛋白质泛素化与SUMO化修饰交互作用在减数分裂中的新机制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蛋白质的泛素化(Ubiquitylation)与SUMO化修饰(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ylation)是当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发现蛋白质的泛素化与SUMO化修饰之间存在

2020-01-11

Nat Commun:科学家揭秘机体长寿的奥秘 细胞回收蛋白质或是关键!

2020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蠕虫(线虫)如果能够产生过量的蛋白p62,其寿命就会更长,蛋白p62能够识别毒性蛋白并将其标记为摧毁对象,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开发治疗年龄相关

2020-01-07

研究发现精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翻译激活重要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组与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合作的文章“A Translation-Activating Function of MIWI/piRNA during Mouse Spermiogenesis”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该研究报道了精子细胞内的MIWI(小鼠PIWI)/piRNA复合体可作为蛋

2019-12-15

研究发现由DNA复制引起的蛋白质剂量失衡及细胞的应对机制

许多蛋白质通过形成复合体发挥功能,而同一个复合体的各组分则按照特定的剂量比例组成。这种剂量比例如果被破坏(即剂量失衡)会导致严重的表型缺陷。然而目前的大部分剂量失衡研究的对象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的非整倍体,却忽视了即使是整倍体细胞每经历一次细胞分裂都会面临基因剂量失衡的问题——在处于DNA合成期(S期)中期的细胞中,距离复制起始位点较近的基因已经完成复制,而

2019-12-14

Science:对人类血细胞中的所有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全基因转录组分析

2019年12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临床和研究环境中,血液都是对人类进行分子分析的主要来源,并且是许多治疗策略的目标,这突显了需要对构成人类血液的细胞进行全面的分子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图谱计划(www.proteinatlas.org)是一个开放式数据库,旨在通过整合各种组学技术(包括基于抗体的成像)来绘制所有人类蛋白的图谱。以前,人类蛋白质

2019-12-31

Adv Nutr:日常饮食不需要盲目补充蛋白质

普度大学营养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天摄入比建议量更多蛋白质可能仅对少数人有益: 那些通过减少卡路里摄入而达到减肥目的的人群,或者那些通过锻炼力量来增加肌肉的人群。这项研究还确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建议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蛋白质。例如,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应该吃54克蛋白质,大约85克的瘦肉,三杯乳制品和30克左右的坚果。

2019-12-05

【日本人与诺贝尔奖】下村侑:查明水母发光物质,让蛋白质动作可见

高中时遭遇核爆海中漂浮的水母根据种类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光功能,到水族馆就能看到水母在黑暗环境中发光的样子。水母是如何发光的呢?下村侑查清了这种机制,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现场留下了革命性的成果,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村出生于京都,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曾辗转居住于日本各地。高中时在长崎市遭遇了原子弹爆炸。因为是在战争期间,无法升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下村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