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ORMOSIL納米粒子或能成为脑部药物递送工具
(共聚焦显微成像中,亮红色的斑点是果蝇神经元轴突中的ORMOSIL纳米颗粒簇。) 2012年1月9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在果蝇的图像中,成簇的神经元都亮了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明亮发光的高速公路网络。 这正是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Shermali Gunawardena所希望看到的:这意味着,ORMOSIL,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成功穿过了昆虫的大脑。甚至在长期接触后,细胞和果蝇仍安然无恙。
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得辛——艾拉莫德片上市
1月8日,先声药业宣布: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正式上市。这是一个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风湿类新药。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球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国际上的主要产品都是用于治疗症状,还没有小分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而“艾得辛”——艾拉莫德的上市真正实现填补此项空白,针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进行治疗,将为亿万患者带来健康呵护。
Nature:新技术揭示机体与药物疗法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蒙纳士学院制药科学的研究者将药理学、药物化学及前沿的计算机模型结合起来,揭示了机体和新型药物疗法相互作用的方式,这将为研究者开发新型的副作用较小的靶向药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希望。
II期试验中止—Halozyme皮下药物递送技术遭质疑股价暴跌
2013年8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生物制药公司Halozyme制药近期遭受了一个重大挫折,其合作伙伴ViroPharma制药称,已中止一种药物的一项II期临床试验,该药物使用了Halozyme的皮下药物递送技术,消息发布后Halozyme股价暴跌18%。目前,Halozyme也已将该技术授权给制药巨头如辉瑞(Pfizer)、罗氏(Roche)和百特(Baxter)。
Angew Chem:研究人员改进了纳米粒子—更准确地递送抗癌药物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以防止药物过早释放,这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有望更准确及更高效地将抗癌药物递送至肿瘤。这项研究工作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上,并作为本期期刊的封底。 在文章中,生化及分子医学部主席Kit Lam教授和他的团队报道了一种新类型的胶束(称为双反应硼交联胶束,BCMs),能对特定的触发响应产生理化变化。
Oncotarget:揭示胶质母细胞瘤对药物疗法耐受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特定胶质母细胞瘤对药物疗法产生耐药的机制,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致死性的脑癌,研究者表示,引发胶质母细胞瘤耐药的并不是肿瘤的DNA在作祟,而是其表观遗传标记在捣鬼,这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
:新碳纳米管开发技术有望安全地递送药物到癌细胞
碳纳米管应该能够被人们用来安全地渗入人类细胞并递送抗癌药物或者用于基因治疗的事先经过修饰的DNA分子。尽管在这种概念能够转化为医学临床试验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英国巴斯大学Sofia Pascu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这些纳米管能够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进入一些有用的治疗性分子不能穿越的细胞外膜。纳米管只有十亿分之一米长,在自然中能够以诸如蜡烛烟灰(candle soot)颗粒之类的形式存在。
先声药业润新生物合作开发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10月10日,先声药业—润新生物创新药物研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润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亦农、科技发展局局长张东驰、副局长兼科技招商中心主任肖诗滔等应邀出席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两家同为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企业迈出的战略合作第一步。
J Neurosci:揭示神经细胞定位声音信号来源的分子机制
来自慕尼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神经细胞适应声信号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发现神经元可以依赖输入信号在细胞附近或者远处产生动作电位,这种产生动作电位的灵活性可改善其对声音来源进行定位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