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艾滋病疫苗数据导致研究人员被NIH列入黑名单
:避孕针或使女性患艾滋病风险加倍
美国研究人员10月3日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报告,非洲东部和南部女性广泛使用注射激素避孕药(避孕针),结果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似乎加倍。 不清楚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避孕针中的孕激素含生物特性,产生生理作用。 有风险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以博茨瓦纳、肯尼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的3800对夫妇为研究对象。每对夫妇中,丈夫或妻子一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
:改善胸腺功能或是艾滋病治疗新思路
为什么经过长期正规“鸡尾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仍有少数患者的病情得不到理想控制,免疫功能无法重建?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等经过五年多时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能否重建,主要取决于CD4+T细胞群中胸腺新生亚群的数量,这一发现解释了艾滋病“免疫学无应答”的发生机制,提示改善胸腺功能或为艾滋病治疗新思路。
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京发布
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北京万豪酒店召开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新闻发布会暨讲师培训会,并宣布东北区讲师培训会即将开展。同时,全国6个分区(华南、华东、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的讲师培训会和全国100个中小城市的新指南培训活动将陆续展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将邀请学会常委、委员或青年委员等领域内著名专家作为全国6个分区的指南培训、推广讲者。
物联网开启慢病防治智能时代
只要家中备有一台设备,慢性病患者就能随时监控重点的几项健康指标。如果出现异常,信息会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生看到信息后,会及时和患者通电话,进行用药治疗或生活方式指导,如果有必要,医生会给患者直接预约大医院的专家号。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由物联网开启的“智能”慢病防治革命,它正渐渐走进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
用基因编辑法对付艾滋病
研究者们用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nucleases,ZFNs)破坏了12名艾滋病患者免疫细胞中的CCR5基因,显着提高了病人对HIV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