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Dev Cell:阻断细胞可用于治疗癌症

回收罐头和瓶子是一个好习惯。它有助于保持地球清洁。体内细胞内的循环利用也是如此。每个细胞都有清除废物的方法,以再生更新,更健康的细胞。这种“细胞回收”过程被称为自噬。

2021-02-09

揭示帕金森病疾病风险和严重性与细胞溶酶体中的离子通道突变密切相关

2021年2月4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基因突变被发现与一个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有关。然而对于这些突变中的大多数,它们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突变---一种突变是增加疾病风险并导致帕金森病患者患上更严重的疾病,另一种突变是降低疾病风险---如何在体内表现出来。

2021-02-04

研究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转录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离调控活性的机制

   近日,Developmental Cel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课题组题为Inositol polyphosphate multikinase inhibit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TFEB to negatively regulate autophagy

2021-01-12

敲除基因Rb1cc1有戏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肿瘤细胞对这类疗法的耐药性是阻碍疗法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控制肿瘤细胞对T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行充分鉴定。自噬是细胞碎片被重新利用来制造新成分的过程,这种废物处理系统对正常细胞的生存非常重要。在一项新研究中,Regeneron的研究人员发现自噬也可以保护肿瘤细胞免于免疫系

2021-01-04

研究揭示烟炱颗粒光催化氧化增强健康损伤

  烟炱(soot)是碳质燃料(如煤、油、秸秆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从工厂或汽车尾气中排放到大气中的烟炱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分,传统研究认为烟炱颗粒是由元素碳(EC)构成的碳核和外面包裹的有机碳(OC)构成,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而老化,具有负面健康效应和气候效应。受限于已有认知和分析手段,目前对烟炱碳核的微观结构特性仍未明晰,对

2021-01-15

细胞存在一种独特的病毒途径,该途径受到SNX5基因的控制

2020年12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鉴定出细胞摄取和消灭病毒所必需的一个关键基因。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操纵这一过程的方法,以提高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比如那些导致正在进行的COVID-19大流行的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研究结果于

2020-12-19

2020年国际溶酶体贮积症高峰论坛暨  中国溶酶体贮积症新生儿筛查协作组成立

2020年11月21日~2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办的国际溶酶体贮积症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这对全国新生儿筛查以及儿童罕见病的诊疗有重大影响。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组遗传性代谢病,包含50多种疾病,影响多个器官功能,比如:心脏、肾脏、肝脾、眼睛等,对患者和家庭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中国溶酶体贮积症新

2020-11-26

作用如何保护大脑神经元细胞免受损伤?

2020年1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n上题为“Neuronal autophagy regulates presynaptic neurotransmission by controlling the axonal endoplasmic reticulum”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等机构

2020-11-13

Nature子刊:揭秘一种未知蛋白在细胞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0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拥有能介导细胞自噬功能的Atg9蛋白或许在其两层脂质双分子层之间存在磷脂转位活性(phospholipid translocatio

2020-11-10

《科学》:揭示细胞再回收中心—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其在压力状况下或资源有限时分离并再循环细胞组分的一种必要细胞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等“货物”会被称之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一种双膜结合室所捕获并进行靶向降解,那么这些所谓的自噬体是如何在细胞中形成的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