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香菇加点糖 发木耳加点盐

干香菇、干木耳等干货因其储存方便、口感独特的特点,受到了现代人的青睐。但如何泡发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它们的美味和营养呢?不妨听听中国知名美食家、菜品设计师文怡的建议吧。香菇会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主要来自其中所含的蘑菇香精和鸟苷酸两种成分,尤其是鸟苷酸,它的鲜味强度是普通味精的几十倍。

2015-02-13

木耳凉拌发不宜超2小时 经常食用能防癌

木耳口感细嫩、味道鲜美,更难得的是营养还格外丰富。它不但能为菜肴添风采,而且能防治贫血、养血驻颜、祛病延年,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甚至能防癌抗癌。 不过,如果烹饪方法不对,木耳的营养也会大量流失。木耳中最主要的功能成分是木耳多糖。它不但有利于降血脂、降血糖、抗血栓等,还有抗辐射、抗溃疡等作用。木耳多糖很容易受温度的影响,烹饪时间稍长就会被破坏。

2015-02-13

ACS Nano:一种新颖的多任务模式可调式等离子体纳米

2012年12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在杀死病变细胞的同时,对同一样本中的其他细胞进行治疗。该过程利用了一种不触及邻近健康细胞的激光脉冲激活。

2012-12-04

Cell:发现基因系突变与自闭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2012年12月21日,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基因胚系de novo突变及其与自闭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

2012-12-21

Plant & Cell Physiol:杨平仿等构建水稻种子萌发过程组织磷酸化代谢调控网络

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上游,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的种子萌发过程是良好的幼苗建成的前提条件。种子萌发过程涉及大量基因表达和复杂的响应外界环境信号的调控机制

2014-06-04

Cell Res:刘小龙等揭示Lis1调控肝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分子机制

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小龙研究组的研究论文Lis1 is required for the expans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the fetal liver。该成果揭示了Lis1调控胚肝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分子机制。

2014-06-02

MBoC:中科院研究TrkB受体囊运输机制获进展

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BDNF是调控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与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通过结合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受体TrkB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功能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BDNF结合诱导TrkB形成二聚体并发生自体磷酸化,其磷酸化位点将募集下游效应因子,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BDNF-TrkB信号复合体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神经元细胞,继而形成运输囊泡并继续调控多条信号通路。

2011-08-25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金纳米囊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2014-01-22

Autophagy:细胞自噬在后发育过程中对生殖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细胞自噬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对生殖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3-12-08

Nature:神经胶质定位是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决定因素

突触连接在多细胞动物神经回路中的分布规律大部分确立于胚胎发育期间,但是随着生物体生长突触分布如何被保存则一直没有搞清。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的一项研究如今揭示了神经胶质定位是胚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作者研究了线虫神经环中的一对中间神经元——AIY神经元。在成年线虫中,这些神经细胞表现出了突触输出的一种高度保全模式。

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