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s:刘小龙等揭示Lis1调控肝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分子机制

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小龙研究组的研究论文Lis1 is required for the expans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the fetal liver。该成果揭示了Lis1调控胚肝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分子机制。

2014-06-02

Nature:神经胶质定位是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决定因素

突触连接在多细胞动物神经回路中的分布规律大部分确立于胚胎发育期间,但是随着生物体生长突触分布如何被保存则一直没有搞清。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的一项研究如今揭示了神经胶质定位是胚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作者研究了线虫神经环中的一对中间神经元——AIY神经元。在成年线虫中,这些神经细胞表现出了突触输出的一种高度保全模式。

2013-10-14

Nat Rev Neurosci:X标记的胞吐点 预示囊融合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马中的快速刺激性突触在突触传导期间使用了胞外分泌的两种模式:全衰竭的融合(FCF),以及一种不完全的囊泡融合形式,被称为“吻与跑”(K&R)。Park等人如今指出,一个囊泡在融合之前在激活区度过的时间,以及融合影响的位点无论囊泡是否经历了FCF或K&R。

2012-11-18

JoVE:利用微和超声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

治疗脑部位疾病的最棘手问题之一是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会阻断有害的毒素和有益的药物进入大脑。但是发表在JoVE杂志上的一项新技术表明使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利用微泡和超声聚焦能帮助药物进入大脑,这一新技术可能为治疗一些重症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脑肿瘤等新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目前破坏血脑屏障(BBB)的方法是利用渗透调节剂,如甘露醇吸收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中的水份,导致细胞之间的间距变得更大。

2012-11-18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的金纳米囊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2013-12-29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金纳米囊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2014-01-22

:包裹化疗药物的囊的制备方法

近日我国科学家黄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靶向化疗药物 )的论文,论述了一种世界首创的,将靶向性治疗、细胞毒治疗及免疫治疗紧密结合的全新肿瘤治疗技术。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