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机体炎性肠病发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机体胃肠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被认为与肠道粘膜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从而会对遗传易感性人群机体胃肠道的菌群失调产生反应。饮食会改变机体的微生物组并修饰肠道免疫反应,从而在炎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
Gut:BRAF突变诱导老年和异常甲基化的肠上皮快速癌变
无柄锯齿状病变(SSLs)在各个年龄段都很常见,但BRAF突变癌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轻患者SSL中DNA甲基化异常并不常见。在这里,作者探讨了衰老和DNA甲基化在SSL启动和进展中的作用。作者使用BRAF突变的诱导性模型将致癌的BRAF V637E等位基因定向重组到小鼠肠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衰老后,BRAF突变被激活,随后对组织进行组织学、DNA甲基化和基因
Nature子刊:酵母菌“变身”工程益生菌,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目前还很难根治,大多数可用的IBD疗法会抑制全身的免疫系统,增加患者感染和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因此对于IBD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共生微生物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正常情况下,由微生物细胞和它们所包含的基因
Nat Med:工程化的酵母益生菌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炎性肠病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机体胃肠道的一种复杂慢性炎性障碍,由机体共生微生物和宿主细胞所产生的胞外三磷酸腺苷(eATP)能够激活嘌呤信号,并促进肠道炎症和病理学表现。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世界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炎性肠病在内的多种疾病都与这些微生
Nature 子刊:MIR-802对小鼠小肠潘氏细胞功能和肠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
肠上皮是集消化、免疫、神经内分泌和再生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结构。上皮动态平衡是由不同上皮细胞类型的协调串扰来维持的。肠上皮完整性的丧失在炎症性疾病和胃肠道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里,作者证明了肠道富集的miR-802是肠上皮细胞增殖、潘氏细胞功能和肠细胞分化的中央调节因子。基因消融mir-802可导致小鼠小肠葡萄糖摄取减少,肠细胞分化障碍,潘氏细胞功能增强,肠上
Neurobiology of Stress:童年不幸意味着与压力和情绪增加相关的脑肠改变
大脑-肠道系统的改变与各种疾病状态有关,但对早期生活逆境(ELA)如何通过大脑-肠道相互作用影响发育和成人健康知之甚少。作者假设,ELA扰乱了大脑-肠道系统的组成部分,从而增加了对情绪紊乱的易感性。在128名健康成年参与者的样本中,使用有效问卷评估了ELA病史和目前的压力、抑郁和焦虑。粪便代谢物的测定使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非靶向代谢组谱。通过磁共振成
四川大学:通过微生物和基因框架确定炎症性肠病的药物靶点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和流行率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先前的研究已经为遗传、免疫、微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在这里,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基因-微生物区系相互作用的框架来发现IBD生物标记物和治疗药物。总之,通过整合计算机筛选、微生物区系干扰、基因敲除技术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研究发现改善炎症性肠病的营养干预方法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ntermittent administration of a fasting-mimicking diet reduc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p
科学家发现食用色素会促进炎症性肠病发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引起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期,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食用色素会促进炎症性肠病的发生。该研究在《Cel
Nat Commun:有益菌群GUT-108或有望帮助治疗多种人类炎性肠病
2021年5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环境因素、粘膜通透性和免疫调节缺陷能促进机体对一类介导多种炎性疾病的常驻肠道菌群产生过度活性的免疫反应;GUT-103和GUT-108是两种活体生物治疗性产品,其主要用于补充炎性肠病患者机体失调的微生物组中缺失或代表性不足的功能,并能帮助解决上游靶点,而并非靶向作用单一细胞因子来阻断下游炎性反应。近日,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