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产L-高丝氨酸
L-高丝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作为医药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由于生产强度和经济性等原因, L-高丝氨酸的规模化应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国内外尚未有L-高丝氨酸的产业化生产线,L-高丝氨酸也是当前少数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品种。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Metabolic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
吴方团队与合作者发现三类老药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株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癌的致病菌,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铋剂联用方法去抑制该菌生长和感染(俗称三联法或四联法)。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这些已知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使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实践的棘手问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揭示基于木霉-芽孢杆菌共培养技术开发作物秸秆高效降解技术新策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捷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Co-cultivation of T. asperellum GDFS1009 and B. amyloliquefaciens 1841:Strategy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哈佛研究再添新“罪证”:这类食物可增加炎症性肠病风险
超加工食品,如香肠、肉丸、薯条、方便面、炸鸡块、饼干、速食汤、碳酸饮料……是很多人喜爱,但却对健康有害的食物。之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与乳腺癌、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近日,一项发表于《临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研究,为超加工食品有害健康添加
Gut:间充质肿瘤和梭杆菌感染率高的结直肠癌 (CRC) 患者的预后更差
基于转录组学的亚型、共识分子亚型 (CMS) 和结直肠癌内在亚型 (CRIS) 确定了具有间充质特征 (CMS4/CRIS-B) 和较差结果的患者亚群。本文研究了具核梭杆菌( Fn ) 和梭杆菌的流行率、CMS/CRIS 亚型、细胞类型组成、免疫浸润和宿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完善患者分层并确定可药物治疗的特定环境脆弱性。
Nature:首次构建出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类肠道细胞图谱,并揭示克罗恩病和其他炎症性肠病的起源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来自人类细胞图谱(HCA)联盟的研究人员如何推进这方面的理解。HCA联盟正在绘制人体的每一种细胞类型,以改变我们对生物学、感染和疾病的认识。
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枯草芽孢杆菌代谢工程通过缓解溶解氧限制提高核黄素产量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饶志明教授团队在高效合成核黄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Bacillus subtilis for enhancing riboflavin production by alleviating dissolved oxygen limitation”正式发表于Biore
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通过理性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结合两阶段pH调控策略高效合成L-谷氨酰胺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饶志明教授团队在L-谷氨酰胺的高效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Enhancing L-glutamine production in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y ration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a two-stage p
Science:揭示肠道微生物组中的肠球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反应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肠道微生物组中肠球菌属的成员能够改善小鼠肿瘤模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