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预防内源性Z-RNA结合腺苷脱氨酶的突变或能诱导人类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携带ADAR1特殊突变的小鼠进行研究后发现,突变酶RNA结合的缺陷或会导致小鼠机体发生异常生长和发育。
Nature子刊:将牙龈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支架结合,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
2021年10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修复外周神经的新方法将牙龈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GMSC)的再生能力与生物支架结合起来,使面部受伤后的神经得到功能恢复。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9月30日在线发表在npj Re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精准防治 普惠可及——首届COSS峰会盛大闭幕,科技之光照亮未来
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学术支持,华大基因主办的“精准防治 普惠可及——首届肿瘤组学空间站峰会(COSS,Cancer Omics Space station summit)于2021年10月23-24日盛大召开。
JECCR:揭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对核苷类似物产生内在和获得性耐药性之间的差异及背后的机制
来自法兰克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症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性背后的新型分子机制。
Sci Adv:新型小鼠模型或能帮助揭开人类乳腺癌的弱点及对疗法的耐受性机制!
2021年10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都是由雌激素受体α阳性(ER+)疾病所引起的,临床前的研究进展因缺乏能再现疾病转移进展和临床相关疗法耐受性的疗法原始性ER+肿瘤模型而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人类催乳素(hPRL)或许就是原发性和转移性ER+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风险因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
海外新药加速可及,城市惠民保类保险或为突破口
自2015年药审改革启动以来,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临床急需用药、附条件批准、突破性疗法认定等一系列加速新药上市的政策有序落地,显著改善了国内的新药供给现状。2016年至今,我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多达250款,进口新药在中国上市节奏也越来越快,由2016年之前的平均7~8年缩短至目前的2~3年,甚至还有少数新药在中国实现了与全球同步上市。
递送内源性RNA的CAR-T细胞可改善对实体瘤的治疗
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自然发生的激活RIG-I/MDA5信号的内源性RNA,RN7SL1可以激活身体自身的天然T细胞,以寻找逃避CAR-T细胞识别的癌细胞。这可能有助于改善治疗实体瘤的努力。
瞿介明教授团队首次验证:雾化吸入异体人源间充质基质细胞外囊泡的临床前有效性及临床安全性
2021年8月,瞿介明教授团队首次验证经雾化吸入异体人源间充质基质细胞外囊泡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国际顶级权威杂志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25.841)上。
Immunity:疫苗诱导的公众抗体可预防SARS-CoV-2及新出现的变异
具有高传染性的SARS-CoV-2抗原变体现已对公共健康造成威胁,且有研究表明一些变异株对SARS-CoV-2感染或疫苗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表现出一定抵抗。本文分析了由SARS-COV-2 mRNA疫苗的受体结合域结合单克隆抗体诱导生发中心B细胞对WA1/2020 D614G SARS- COV-2株中和变异体的中和活性。研究发现,在能够有效中和WA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