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elife:光遗传学帮助开发亨廷顿动物模型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大脑纹状体核中神经元的变性导致运动,认知缺陷和精神疾病的改变。 UB神经科学研究所(UBNeuro)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对这种疾病的发展所涉及的神经元回路之一进行了描述:背外侧纹状体核(DSL)中的次级运动皮层(M2)的连接。
曾光:数字化成防疫工具 公共卫生事业需培养“医学侦探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7日在上海表示,数字化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具箱”的工具之一。除了发展数字化,公共卫生事业还需要培养“医学侦探”。当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网络、中新社国是论坛共同主办,强生中国支持举办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医疗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曾光在论坛
肿瘤光动力学疗法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峰研究组将传统中药和香料肉桂Cinnamomum cassia中的活性成分肉桂醛与具有优异双光子吸收性质的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结合,构建了一系列新型双光子激发的肿瘤光动力学治疗试剂。该治疗试剂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于肿瘤细胞线粒体,吸收具有高组织穿透性(深至1厘米)的800纳米红外光,借助高振子强度的IL和
全球首款光免疫疗法药物在日本获批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批准了一款光免疫疗法药物用于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光免疫疗法药物。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29日报道,日本乐天医疗公司研发的这款名为Akalux的新型癌症药物于25日获得批准,用药对象是手术无法切除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与这款药物联合使用的BioBlade激光系统已于9月2日获批。Akalux包含攻击癌细胞的抗体和
肿瘤光声分子成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中心副研究员刘成波团队、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教授Jonathan团队、韩国高丽大学化学系教授Jong Seung团队合作,探索了可拓展顺磁性金属卟啉类物质光声成像机理,发现以金属锰为中心的德克萨卟啉衍生物(锰德克萨卟啉:MMn)存在顺磁性、德克萨卟啉强吸收性、无荧光发射损耗特性,以及蛋白特
研究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新型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标记研究取得进展
近红外二区发光(950-1700 nm)在生物体内散射低、组织穿透深且成像分辨率高,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近红外二区无机量子点由于发射波长可调、吸收截面大和量子产率高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研究的近红外二区量子点为II-VI族和IV-VI族半导体材料,如CdSe、CdTe和PbSe,但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如Cd2+和Pb2
刘光慧等揭示老年人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易受新冠攻击的分子机制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席卷全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系列严重并发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该病毒已累计感染2000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高达80多万。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住院死亡病例中超过70%为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年轻群体相比,老年群体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加拿大研究发现光动力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国立科学研究院(INRS) 的Fiorenzo Vetrone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常用于治疗皮肤癌和皮肤癌前病变的光动力疗法(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分子药物递送载体)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癌症。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第26期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化学科学》上。光动力疗法是将作为光敏剂的药物特异性地输送至病变组织,然后用可见光照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