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称精神分裂症多源于基因突变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遗传性疾病,有一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因源于自身基因突变,而不是遗传。 在研究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直系亲属和健康人的基因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报告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负责这项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玛丽亚·卡拉伊戈在15年前就发现,有一种非常罕见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精神分裂症。
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和亚甲蓝同用可引起严重CNS反应
7月2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安全公告,称其收到了正在服用5羟色胺类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使用亚甲蓝后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的报告。亚甲蓝经常用于诊断性操作,也被用于处理一些医学问题。能与亚甲蓝发生相互作用的5羟色胺类抗精神病药物列表可在FDA网站找到。 FDA告诫,医务人员和病人可能没有认识到亚甲蓝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的特性。
Alkermes长效精神分裂症药物aripiprazole lauroxil III期获得成功
Alkermes公司长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aripiprazole lauroxil III期研究取得成功,该公司已计划向FDA提交该药的新药申请。
Alkermes完成精神分裂症研究里程碑任务
2013年10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爱尔兰医药公司Alkermes公司完成了其研发的关于精神分裂症长效版本药物Abilify的研究里程碑任务。公司计划将于明年的上半年公布相关的研究数据。研究人员将收集长达12周的研究数据以评估这种药物的有效性。通过与强生公司的合作,Alkermes公司目前已经有了两种精神分裂症药物。此次ALKS3831的研究将为公司在该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Mol Biol Evol:揭示X染色体上的特殊逃逸基因或和个体精神损伤直接相关
2013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中,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机体X染色体上发现了很多数量的“逃逸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在此前研究中并未发现过;该研究为科学家理解人类的精神损伤疾病提供了一定思路。
日本拟修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控制法
Behav Brain Res:斑马鱼研究有助更好理解精神疾病
近日,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鱼在不同环境下可以改变它们的行为,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伦敦大学科学家已经证明斑马鱼可以用来研究精神疾病,以找出这种疾病的发病根源。 这项研究发表在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杂志,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在不同环境情况下会改变自身行为。
PNAS:清华大学文章解析精神分裂易感基因的作用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近期发表的文章中解析了一种重要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解析神经递质作用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精神分裂症单易感基因:dysbindin能通过两个独立的机制,分别调控谷氨酸和多巴胺功能,从而导致两种临床相关的行为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