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结直肠癌或能拦截一类特殊的酶类基序突变从而促进癌症进展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底物中酶类识别基序的突变,其或能真实地反映酶类的功能,并有望帮助寻找开发新型癌症疗法的靶点或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颖彦团队综述患者源性类器官
2022年底,美国FDA通过了一项新法案(FDA现代化法案2.0)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新法案取消了对于制药企业在上人体试验之前使用动物测试新药的要求,有助于终止动物试验对象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作为替代方
复旦大学赵兴明/杨禹丞团队构建人脑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图,精细定位脑疾病基因
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了人脑中的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的概览图,分析了其在神经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异性,并据此对脑疾病基因进行了系统而精准的定位,为理解脑疾病和行为认知表型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科研人员报道双人知觉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和脑可塑性
专业的影像科医生可以在复杂的X光片中准确识别出病灶的位置,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可以在乒乓球高速飞行的过程中就辨别出乒乓球旋转的方向和速度。面对非常细微、转瞬即逝的视觉特征,这些“最强大脑&r
Science:张安琪开发微型超柔性神经探针,无需开颅即可研究活体大脑,为下一代脑机接口奠定基础
脑血管的范围从大的皮层浅表血管到皮层内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床。在大鼠大脑中,约5%的血管直径大于100μm,这是该研究开发的微血管内探针可以靶向的。此外,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减少探针的弯曲刚度实现对直径更小
一类新的化合物有望治疗昏睡病和查加斯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诺华热带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化合物,对引起人类非洲锥虫病(也称为昏睡病)和南美锥虫病(也称为查加斯病)的锥虫有潜在的活性,它们有潜力治疗这两种锥虫
从药物筛选到临床试验,类器官应用潜力巨大!
热烈欢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颖彦教授受邀担任大会主席参加即将于2023年5月19-20日召开的“2023(第三届) 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
《自然·神经科学》:破解心衰伤脑之迷!哥伦比亚大学团队发现心力衰竭诱导认知障碍的机制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认知障碍,这并非巧合。在这项研究中,Andrew R. Marks和他的同事们揭示心力衰竭引发认知障碍的机制,并使用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实验药物,成功提高了心力衰竭小鼠的认知能力。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人类肠-脑连接的新观点
来自美国Laureate大脑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理解难以捉摸的肠脑连接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由于难以进入人体内部研究,这种复杂的关联长期困扰着科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