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十余载,CST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助力科研;看今朝,CST再伸援手关爱未来
十年同舟,和衷共济 1999年,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的一位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的教授,Michael J. Comb,因为在研究中找不到合适的磷酸化抗体,于是决定自己开发像他这样的研究人员需要的可靠抗体,以加速科学研究。随着第一支磷酸化抗体#9101的诞生,CST公司成立了。2008年,CST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紧跟本土科学家的研究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全力支持和贴心服
西门子医疗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第31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
在北京举办的第31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上,西门子医疗聚焦部队医院高端、高效以及实地救治的需求,展出多款新品和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公司在推进精准医疗、转化诊疗模式方面的成果与进展,彰显西门子医疗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所做出的承诺和努力。 第31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西门子医疗展台 在北京举办的第31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上,西门子医疗展出多款新品和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公司在推进精准医疗
华人科研团队包揽三篇《细胞》最新研究
3月15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3篇最新研究论文。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三篇论文均来自华人科研团队的主导。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为各位介绍相关研究内容。酵母剪接体结构的关键拼图施一公教授团队近年来对酵母剪接体的一系列结构分析,让我们对其功能的理解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进一步揭示了处于催化活化状态下的剪接体(B* complex)结构,分辨率达2.9-3.
美国首个早期血管内出血监测设备Early Bird获FDA批准
近日,由Saranas开发的早期血管内出血监测设备Early Bird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管局(FDA)的批准。目前,Early Bird正在美国多个地区进行试点,评估其在血管介入过程中监测出血、提高患者安全性的能力。接下来,Saranas将在美国地区推广该设备。Saranas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致力于实时监测血管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该公司开发的Early Bi
Paige.AI的人工智能癌症诊断平台获FDA“突破性设备”称号
近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数字病理学初创公司Paige.AI因利用人工智能诊断癌症而获得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突破性设备”称号。Paige.AI成立于2017年,并在2018年2月6日完成2500万美元A轮融资。据该公司称,这是FDA首次批准将人工智能用于癌症诊断。Paige.AI的人工智能癌症诊断发建立在Paige.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Thomas Fuchs博士的
关于卫材(苏州)贸易作为ICG设备独家进口商和销售商的声明
卫材(苏州)贸易有限公司经日本新生电子株式会社合法授权,为ICG清除率检查仪-RK-1000型号A在中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除外)的独家进口商和销售商。近期,本公司发现有企业冒充ICG设备中国区总经销商,在各类线上平台发布虚假招商信息。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特此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关于卫材(苏州)贸易作为ICG设备独家进口商和销售商的声明
一种新型微流体设备能改善对精子质量的筛选 有望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2019年3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波士顿举办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来自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快速的微型芯片设备,其能够让精子互相竞争,同时对精子的DNA损伤较小,该设备有望帮助改善未来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率。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研究者Afrouz Ataei表示,体外受精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从精液中分离出活
Diabetes Care:深度学习能够提高设备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准确度
2019年2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2月14日在线发表于《Diabetes Care》的一项研究,深度学习会提升糖尿病相关检测设备灵敏度与准确度的提高,从而更加有利于准确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最近发表的这项研究中,来自阿姆斯特丹VU医疗中心的Frank D. Verbraak及其同事通过混合深度学习增强设备对视网膜图像进行分级。将其视网膜病变的分类与参考标准进行比较,
科研人员解析CV-A10结构并筛选得到人肠道病毒广谱抑制剂
1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丛尧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Coxsackievirus A10 atomic structure facilitating the discovery of a broad-spectrum inhibitor against human enter
科研人员首次发现大熊猫牙齿实现自修复机制
大熊猫是动物界中牙尖齿利的典型代表,其99%的食物是竹子,坚固强悍的牙齿是大熊猫啃食竹子的利器。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博士刘增乾带领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大熊猫牙釉质能够在发生变形与损伤后在微纳米尺度进行显着的自动回复。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2019年1月11日、2018年9月28日的《生物材料学报》和2018年6月5日的《先进材料》。谈及这项发现,刘增乾表示主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