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Med:开发出新型机器学习技术 或有望改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生缺陷的筛查

2021年5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先天性心脏病(CHD,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胎儿超声筛查能提供5个心脏视图,而这些视图能帮助检测90%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在医学实践中,这种筛查的敏感性会低至30%。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题为“An ensemble o

2021-05-30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建立基于表观遗传异质性的肺腺癌病人分型模型

  近期,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孙艺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邵振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季红斌、孟飞龙等的合作研究成果——A systematic dissection of the epigenomic heterogeneity of lung adenocarci

2021-05-27

科研人员发现新冠免疫原特异的B细胞新亚群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6亿人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超过340万死亡,严重危害全球公众健康。体液免疫应答抗是抵抗新冠病毒感染主力军之一,探究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体液免疫的应答机制,特别是新冠病毒特异的B细胞免疫应答情况,对新冠疫苗的设计以及相关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特异B细胞的免疫应答了解非常有限。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陈耀庆

2021-05-21

科研人员发现内质网塑形蛋白ATL2/3调控自噬起始位点的形成

   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课题组题为Atlastin 2/3 regulate ER targeting of the ULK1 complex to initiate autophag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ATL2/3和参与自噬起始的ULK1复合体直接相

2021-05-19

科研人员澄清在研究同义密码子使用时的相关性与因果关系证据

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往往存在差异,这一现象被称为“密码子使用偏好”。基因表达水平与密码子使用偏好在基因组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近日被作为密码子使用偏好调控基因转录的证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文峰与密歇根大学教授张建之发表论文,澄清该正相关关系不能作为支持密码子使用偏好影响基因转录这一因果关系的证据。论文阐述了两种无须密码子使用偏好影响基

2021-05-09

Nature 子刊:多组学数据与机器学习识别新的癌症基因

癌症基因的鉴定在精准肿瘤学和癌症治疗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癌症的进展被认为是由驱动基因突变的积累引起的,这些突变赋予细胞选择性的生长优势。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致力于从遗传大数据中找出癌症基因,预测癌症基因的最初方法是寻找显着突变的基因,然而,目前已知的癌症基因(KCG)目录的完整性仍存在争议。尽管成千上万的癌症基因组序列有助于癌症基因的鉴定,但仍存在

2021-04-30

Cell: 新型CRISPR转录组学编辑“机器”有助于重塑转录组记忆

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大幅提升了我们修饰人类基因组的能力。基于sgRNA介导的CRISPR- Cas9相关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在指定位点引入DNA断裂以失活基因功能或通过同源性DNA修复引导精确的DNA编辑,这些技术已针对基础DNA序列的靶向变化进行了优化,因此非常适合修复或引入致病性突变。然而,上述技术对内源性DNA修复机制的依赖提出了挑战,因为这些途径的复杂性可能使其难以进一步提升精确性。

2021-04-12

科学家联合解析抗疫机器人挑战和机遇

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杨广中院士领衔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士、荷兰、德国共15位世界机器人专家在机器人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上发表抗疫机器人重要综述论文“Progress in robotics for comb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文章综观全球新冠疫情局势,结合21世纪以来的世界重大传染病情,就核心技术创新

2021-04-04

Nature:科学家揭秘人造机器子宫!

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工具,能够在体外培育并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将大大加速发育生物学的研究速度,并减少对实验动物的需求。

2021-03-27

科研人员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幸存“密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团队在豆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得以幸存并繁衍成为被子植物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的“密码”。豆科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约765属近20000种,贡献全球27%的作物产量。研究显示,豆科的祖先起源于大约距今67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