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助力创新成果转化,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启用
2020年6月29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启用典礼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医药科技中心举行。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落实《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园区新投用的医药科技中心5号楼作为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百济神州与华辉安健两家公司成为入驻该基地的首批企业。
国际科研团队发现危害冷杉的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
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林业所与瑞典、捷克的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了危害冷杉的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最初的病灶于2006年在东萨彦岭发现,而此次发现的冷杉溃疡症状出现在其西部几百公里之外。为避免冷杉林的大面积枯死,科研团队呼吁尽快开展病原真菌新物种的研究,研究其传播状况,评估对其他针叶树种的风险。相关成果发布在“Scientific Repor
中国科研团队实现准确刻画阿尔茨海默病脑活动和脑网络异常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医院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多中心脑功能影像,利用脑网络组图谱准确刻画阿尔茨海默病(AD)脑活动和脑网络异常。这也是该团队继基于多中心的功能磁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脑活动改变研究和基于海马影像组学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的研究之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脑影像异常表征上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后续还将集
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种新型溶瘤病毒
恶性胶质瘤是最致命的脑部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恶性肿瘤的80%。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效果十分有限,患者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发现肠道病毒71型(EV-A71)具有针对恶性胶质瘤的溶瘤活性,将其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溶瘤病毒。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疗》)杂志发表
新冠肺炎疫情把科研推上“云端”
美国威斯康星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戴夫·奥康纳清晨收到在伦敦的一名合作伙伴发来的论文预印本。这项研究在中国完成,两人通过企业协同云端办公软件Slack讨论了一上午。下午2点,奥康纳打开高清会议系统GoToMeeting,和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讨论改进研究计划,他们希望构建一个灵长类动物模型来研究新冠病毒。疫情之下,科研人员实地研究与交流受限。但很多人如奥康纳
为科研加速,让生物试剂与材料进出口再无阻碍 ---生物谷专访北京天元广德经贸有限公司
架起中国科研加速的绿色桥梁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而作为在产业一线从事生产开发和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院校老师),他们最大的痛点是“进口生物材料费力费时”。一方面,各国为潜在生物安全隐患,加大了生物材料跨境运输的监管和审批力度;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贸人员不懂“生物材料”复杂的专业知识,懂生物的专业人员又欠缺“外贸合规”知识。这
科技部门权威回应新冠肺炎科研攻关新进展
有效药物是防控疫情的制胜武器,重症救治是降低病亡率的关键。记者从2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已经有7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部分药物筛选与治疗方案、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等取得阶段性进展。疫苗研发进展如何?部分品种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对疫情的防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展备受关注。从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我
新冠病毒全球研究论坛闭幕 确定中短期科研“优先项”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12日在瑞士日内瓦闭幕。经过两天的讨论,全球科研人员认为短期研究重点应集中在研发更简易的确诊手段、为住院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有关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而将研发疫苗和治疗药物作为中期研究的主要目标。论坛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联合举办,目标之一是达成一份“科研路线图”,以协调全球科研力量,确定应对
李克强赴中国医科院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慰问一线科研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负责人汇报了疫情防控科研进展,李克强对他们夜以继日辛勤付出、开展攻关予以肯定。他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对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部署,
与病毒赛跑——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科研扫描
在前所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袭来之际,全球科学界携手迎战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从病原体研究、基因组测序,到药物试验、疫苗开发,方方面面的科研工作都在加速推进。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锁定疫情元凶在这场“战疫”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敌人”。中国科研人员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行动,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测出了它的全基因组序列,并第一时间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