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种新型溶瘤病毒

  1. 新型溶瘤病毒

来源:武汉病毒所 2020-05-02 09:45

恶性胶质瘤是最致命的脑部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恶性肿瘤的80%。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效果十分有限,患者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发现肠道病毒71型(EV-A71)具有针对恶性胶质瘤的溶瘤活性,将其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溶瘤病毒。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疗》)杂志发表



恶性胶质瘤是最致命的脑部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恶性肿瘤的80%。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效果十分有限,患者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发现肠道病毒71型(EV-A71)具有针对恶性胶质瘤的溶瘤活性,将其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溶瘤病毒。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疗》)杂志发表,论文题目为Enterovirus A71 Oncolysis of Malignant Gliomas(《肠道病毒71型靶向恶性胶质瘤的溶瘤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在体外细胞模型上,EV-A71可有效诱导针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的溶瘤反应。病毒受体SCARB2在胶质瘤细胞和正常胶质细胞的差异表达,以及病毒上调凋亡因子PMAIP1介导的肿瘤细胞死亡,与病毒的溶瘤效应有关。在皮下和大脑原位恶性胶质瘤荷瘤小鼠模型上,EV-A71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显着延长小鼠生存期。
为了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研究人员利用一种非编码microRNA,即miR124在恶性胶质瘤低表达和正常脑组织高表达的差异特点,有目的地对病毒进行改造,构建了基因组中插入miR124靶序列的重组病毒EV-A71-miR124T。该策略能够调控病毒的组织嗜性,使其仅在肿瘤细胞中有效扩增,在正常神经组织则受内源性miR124抑制。结果表明,EV-A71-miR124T在乳鼠脑组织和原代神经元的潜在神经毒性大大降低,同时在恶性胶质瘤上依然有良好的溶瘤效果。
该项工作发现了EV-A71的溶瘤活性,揭示了病毒溶瘤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基因改造提高了其溶瘤治疗的安全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将其发展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溶瘤病毒,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武汉病毒所副研究员张晓玮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员崔宗强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支持。(生物谷 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