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码二维红外探针研究酶活性中心柔性研究获进展
《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物理研究所李运良课题组及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庄巍课题组,以A genetically encoded two dimensional infrared probe for enzyme active-site dynamics为题的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一种新的二维红外探针间叠氮
研究揭示一种特殊血红素-铜终端氧化酶利用两种电子供体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Hartmut Michel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题为The unusual homodimer of a heme-copper terminal oxidase allows itself to utilize two electron donor
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微生物自身的生理属性是否影响微生物死亡残留物量,如何构建活体微生物、微生物死亡残体和土壤有机碳形成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
研究揭示人线粒体tRNA牛磺酸修饰酶GTPBP3催化GTP水解及其缺陷导致线粒体疾病的分子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小龙课题组和研究员王恩多课题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human tRNA taurine modification enzyme GTPBP3 is an active GTPase link
基于人泛素连接酶开发新的药物
2021年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几十年来,传统的药物发现方法在抑制疾病和缓解癌症方面稳步改进。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运作得很好。但这并不是完美的。近年来,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一个实验室在药物发现的新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为那些已经没有选择的患者提供解决方案。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生物化学家Gary Kleiger说,“现在开始到了我
nature:组织蛋白酶c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浸润和中性粒细胞外陷阱的形成促进乳腺癌肺转移
nature:组织蛋白酶C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浸润和中性粒细胞外陷阱的形成促进乳腺癌肺转移
Science:开发出对蛋白酶进行重编程的进化方法
2021年2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对蛋白酶进行重编程的进化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2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hage-assisted evolution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proteases
研究揭示莲子心黄酮碳苷合成的分子机制
黄酮碳苷是类黄酮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广泛的生理活性和显着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已对一些植物来源的黄酮碳苷进行了结构鉴定,但对黄酮碳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莲(Nelumbo),又称为荷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生植物,其荷叶、藕节、莲子、莲子心、莲房和莲须皆可入药,但药效不同。
研究发现肠道梭菌中新型黄酮还原酶及其生理功能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姜卫红研究组题为Discovery of an ene-reductase for initiating flavone and flavonol catabolism in gut bacter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来源于肠道微生物的一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些新设计的主蛋白酶抑制剂可在体外和转基因小鼠模型中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2021年2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疫苗是控制大流行迫切需要的必要对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任何冠状病毒的预防性治疗方法获得批准,而且虽然有几款针对SARS-CoV-2的有效且广泛可用的疫苗上市,但是随着病毒变种的不断出现以及疫苗分配的混乱和疫苗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