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利用李斯特菌递送破伤风毒素到胰腺瘤中,有望治疗胰腺癌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的一种新策略成功地使小鼠的免疫系统观察到了胰腺瘤,并且容易受到免疫攻击,使癌症转移减少了87%。

2022-03-30

Nano Letters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理想的检测方法应实现对抗原(破伤风毒素)的直接检测,但目前尚无相关技术。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破伤风毒

2022-03-23

Cell:西湖大学陶亮团队等揭示艰难梭菌毒素入侵人体“新大门”

艰难梭菌感染是社区和临床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之一,可造成包括腹泻、伪膜性结肠炎、脓毒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症,严重时危及生命,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艰难梭菌有5个主要进化分支,其中二型分支由于其强致病性又被称为超毒力分支,是近年来造成多次爆发感染的罪魁祸首。外毒素B(TcdB)是艰难梭菌致病的关键因子,依据序列差异可分为数个亚型,在毒理和病理上存在一定差异。超

2022-03-19

PNAS:蝙蝠通过唾液腺免疫抑制毒素促进病毒传播

蝙蝠被认为是许多微生物的潜在宿主,其中部分微生物可以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而导致人畜共患病。它到底是通过什么来促进病毒传播?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牵头的联合团队研究发现:蝙蝠通过其唾液腺免疫抑制毒素可能促进病毒驻留与传播。科研人员介绍,蝙蝠作为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其寿命较长、肿瘤发生不敏感,即使携带众多病毒也不易引起临床疾病特征发生。虽然根据蝙蝠的

2022-03-13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研究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协同作用诱导玉米防御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揭示了球孢白僵菌和棘孢木霉菌协同作用通过激发抗氧化剂和植物激素信号增强了植食性害虫取食诱导的玉米防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上。亚洲玉米螟一直是威胁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对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的日益

2022-03-21

Microbiology Spectrum: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毒素团队揭示黄曲霉Fus3-MAPK信号路径调控黄曲霉生长及毒素合成新机制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减少粮食产后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等同于粮食增产。霉菌及毒素污染是导致粮食品质劣变,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腐生丝状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 (AFB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毒性、最具致癌性的天然化合物,毒素通过污染粮食、饲料等进入食

2022-03-14

Neuron:识别出与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疾病发生相关的运动神经元“毒素

2022年3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非细胞自主机制会导致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比如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症(FTD),其中星形胶质细胞是释放不明因子并对运动神经元(MNs)产生一定的毒性。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n上题为“Excessive release of inorganic phosphate by AL

2022-03-20

铜绿假单胞菌或能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相互协作来抵御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来自缅因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病原体或许并不总是会对药物的治疗起作用,有时其或许还会增强药物的治疗疗效。

2022-03-20

Cell:哈佛医学院董民团队首次在肠球菌中发现一类全新的穿孔毒素

  由美国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董民实验室领头的合作团队在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enterococcus pore-forming toxins with MHC/HLA-I as receptors” 的文章,首次报道在肠球菌中发现一类新的穿孔蛋白毒素家族 (命名为 Enterococcus pore-for

2022-03-09

Cell:临床前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影响神经免疫和社交行为

根据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驻留在肠道中的一组特定的真菌可以保护肠道免受损伤并影响社交行为。他们揭示了一组新的分子信号,将肠道中的真菌与它们在整个身体中的宿主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和神经元)联系起来。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