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探寻裸鼹鼠长寿的秘密
一项研究发现了裸鼹鼠不同寻常的长寿的分子线索。裸鼹鼠的寿命大约是同样尺寸的其他啮齿动物的10倍,而且能抵御通常大多数动物因衰老而增加的脆弱性。Vera Gorbunova及其同事研究了裸鼹鼠的细胞蛋白质制造机——核糖体,因为此前已经发现蛋白质翻译的改变涉及了几种生物的衰老。蛋白质翻译是核糖体根据RNA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Neuropsychologia:脸盲症人丧失识别他人面孔的能力
12月8号,发布在Neuropsychologia杂志上的一项报告"Does acquisition of Greeble expertise in prosopagnosia rule out a domain-general deficit"表明,脸盲症人不能识别出人面部的三维轮廓。 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戏称自己有脸盲症,记不住谁是谁。
IOVS:研究者合力开发抑制致盲眼病的新型疗法
,刊登在国际杂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重点对这种“老化眼”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开发新型的疗法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IOVS:糖尿病药二甲双胍或可防治特定致盲疾病
5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调查性眼科与视觉科学》(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月刊上报告说,他们完成的动物研究显示,常用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可以预防并治疗常见的致盲疾病——葡萄膜炎。 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给患有葡萄膜炎的小鼠喂食二甲双胍,小鼠炎症显著减轻;而在小鼠患病前喂食二甲双胍,则可起到预防作用。
Nature:高分子量透明质酸保护裸鼹鼠从不患癌症
2013年6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文章称,罗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保护裸鼹鼠从不患癌症的化学物质。该发现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裸鼹鼠是一种小型,无毛,生活在地下的一种啮齿类动物,该鼠寿命为30年,并且在其一生中从未换癌症。
Nature:一种简单的分子可以防止鼹鼠患癌症
2013年6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同样的分子可以让裸鼹鼠的皮肤有弹性,也可以防止啮齿动物患上癌症。自然的网站上今天公布的一项关于含糖细胞的分泌物能够阻止肿瘤扩散的研究。 裸鼹鼠是与豪猪关系比老鼠更密切相关的动物,是大自然的怪胎。作为短视的动物,他们过着地下殖民地生活,是有史以来发现的仅有的两个“完全社会性'哺乳动物之一。
New Scientist:科学家称裸鼹鼠体内神秘物质具有癌症免疫性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如果与裸鼹鼠的身体大小作为参照对比,人类的寿命将达到600岁。与老鼠体型接近的裸鼹鼠生活在非洲的地下环境,它们的寿命可达到30岁。令科学家感到兴趣的是,这种丑陋的哺乳动物不会患癌症,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它们不会患有癌症的秘密,这将对治疗癌症患者提供了重要线索。
美国抗盲基金会资助开发 "粘糊"基因疗法
逆转失明的秘密可能在于浮游藻类蓝-绿藻类的DNA,为了更精确些,抗盲基金会提供给 RetroSense Therapeutics250万美元资助,其中 RetroSense Therapeutics是为保存视力而将藻类基因传递到视网膜这类治疗方法的开发者。他希望在两到四年内推出一种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当碰到一些里程碑样的结果时抗盲基金会将投资额外的资金。
Neuron:发现化学物AAQ能够让盲鼠恢复视力
根据于2012年7月26日在线发表在Neuron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盛顿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作AAQ(acrylamide-azobenzene-quaternary ammonium, 即丙烯酰胺-偶氮苯-季铵盐)的化合物能够暂时性恢复盲鼠的一些视力,并且目前正在改进这种化合物以便希望有一天它能够让患有变性失明的人们再次看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