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解析普通小麦亚基因组非对称调控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在The Plant Cell上,在线发表题为An atlas of wheat epigenetic regulatory elements reveals subgenome-divergence in the regulation of developme

2021-02-09

HIV完整无损地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在那里释放它的基因组

2021年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地对转运到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的过程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进行了成像。通过成像获得的电子断层图像显示了这种病毒的蛋白包膜通过核孔---细胞核周围膜上的开口,允许分子进出。他们

2021-02-20

JAMA oncology: 基因组检测有助于预测前列腺癌恶化风险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金梅尔癌症中心和其他15个医学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市场化的基因组测试可以帮助肿瘤科医生更好地确定哪些复发性前列腺癌患者可以从激素治疗中受益。

2021-02-12

Stem Cells:GLI1基因有助于治疗多种癌症

近日,芝加哥安·罗伯特·H·卢里儿童医院的斯坦利·曼恩儿童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促癌的GLI1基因的DNA内的一个区域直接负责调节该基因的表达。这些发现发表在《Stem cell》杂志上,暗示GLI1内的这一区域可能被作为癌症治疗的靶标,因为关闭GLI1会打断癌症的过度细胞分裂特性。

2021-03-03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丰富的微生物组成部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许多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训练免疫系统,还能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情绪。通常认为,饮食和药物等环境因素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个体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超过80%的现象无法解释,这意味着或许

2021-02-18

佛手瓜基因组及其果实发育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左进华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Donald Grierson教授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团队联合在农林科学Q1区Top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IF:5.404)在线发表了题为Combined genomic, tranomic,

2021-02-03

Nature:全基因组加倍赋予肿瘤细胞独特的遗传弱点

2021年2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对发生全基因组加倍(whole genome doubling, WGD)的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对构成人类组织大部分的正常细胞来说却不是必需的蛋白。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2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hole-genom

2021-02-01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三维基因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世华研究员合作,以“3D Genome of macaque fetal brain reveals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during primate corticogenesis”为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1-02-04

研究人员破译中华蟾蜍大型基因组揭示其“成功”的秘诀

  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隶属蟾蜍科蟾蜍属,俗名“癞蛤蟆”, 是我国常见且为人熟知的两栖动物。蟾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也是象征招财进宝的吉祥物。此外,蟾蜍还具有较高的医药研究价值,其耳后腺和背部皮肤的分泌物有较强毒性、成分复杂,主要是强心甾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统称为蟾蜍毒素(Bufotoxin),有麻醉止

2021-02-03

利用种群基因组途径揭示褐家鼠大规模入侵新疆的过程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全球性的家栖性害鼠。褐家鼠入侵新疆地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较典型的“生态入侵事件”,已经给新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困扰,但似乎并未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科研人员首次在吐鲁番发现褐家鼠,到本世纪初期,褐家鼠几乎已遍布新疆全境的160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兰-新段铁路的开通使京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