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属泛基因组和结构变异研究中获进展
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大主粮作物,但主粮来源单一成为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隐患,因此对“孤儿作物”(orphan crop)的重视利用是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城
上海交大科研团队精准表征人类完整基因组中的大尺度结构变异
该项研究对GRCh38和T2T-CHM13之间大规模差异基因组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更全面和详细评估。该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基因组中复杂结构遗传多样性的认识,还提出了消除参考偏差来推动未来的科学研究。
Cell:西湖大学吴建平团队在生殖医学领域再获突破,解析精子运动结构基础并发现弱精症新亚型
该研究首次解析了小鼠和人的精子鞭毛微管二联体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鉴定了多个精子特异的微管结合蛋白,并由此发现了一类新型的弱精症亚型。该工作为理解精子运动的结构基础以及相关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利用cryo-ET解析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原位结构和膜融合机制
结合冷冻电子断层成像、单颗粒分析和质谱技术,解析了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原位特征,并展示了Delta不同于原始株的结构基础。
Science:揭示人类加速进化区发生的结构变异导致人类基因组折叠方式不同于其他灵长类动物
一百多万年前,人类基因组的大部分发生重组---这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偶然事件,可导致了DNA片段的缺失、重复或逆转。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结构变异(st
Nature:中外科学家携手揭示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突变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和丹麦等国家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68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的151个母体、父体和后代三人组的基因样本进行测序和比较,估计了整个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突变率。
JAMA子刊:中山大学徐瑞华/邱妙珍团队,首次揭示中国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患者胚系变异特征!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首次描述了中国HDGC患者的胚系变异特征,并且说明了中国患者与以往其他研究分析的患者在胚系变异特征差异较大,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在中国HDGC患者中潜在的临床可操作性变异靶点
科研人员发布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和计算分析平台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教授徐书华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樊少华合作,开发出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PGG.SV.
Cell:揭示完整HIV病毒颗粒上的Env蛋白三维结构,可揭示Gag晶格的结构变异和定位
2022年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开发的强大工具和技术,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新细节。这些发现使人们关注这种病毒表面上下的基本结构,可能有助于设计和开发预防艾滋病(AIDS)的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2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
Science:一种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变异的新方法消除了现有人类基因分型中存在的偏差
科学家们早就认识到,单一参考基因组不能代表人类的多样性,而且使用它给这些研究带来普遍的偏见。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和田纳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终于有了一个实用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