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揭示连接沉水植物中枢性状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化学计量和生理学机制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营养富集和水下光照可利用性减少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浅水湖泊发生稳态转换,因此探索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机制十分重要。富营养化通过改变水体光和营养的可利用性影响沉水植物的功能性状,如化学计量特征和生理状态。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连接沉水植物功能性状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引起沉水植物的衰退。近日,中国科学
Nat Microbiol:新研究揭示双向启动子在生命三界中普遍存在
2021年6月1日讯/生物谷BIOON/---与生物学教科书中通常描述的情况相反,细菌和古生菌(archaea,也译为古细菌)可以在基因组上以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录。这要归功于双向启动子(bidirectional promoter)。RNA聚合酶可以跳到双向启动子上,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产生mRNA转录物。这样的启动子并不罕见。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大肠杆菌中1
PSMA靶向配体放射疗法177Lu-PSMA-617 III期研究成功:显著延长患者生命!
与最佳支持护理(SOC)相比,177Lu-PSMA-617联合BSC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OS)和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
英国研究表明真菌可以为生产更多的生物燃料和有价值的化学物质提供解决方案
约克大学官网最近发布消息称,由约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一种真菌中发现了一种酶,可以作为催化剂引发生化反应,分解木质纤维素。该项研究表明,这种酶可以使农业废料释放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这可能为生产更多的生物燃料和有价值的化学物质提供解决方案。这项研究使用了林业和农业废料如麦秸中的木质纤维素。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如果可以找
动物外骨骼“矛”和“盾”中优化的多层结构和力学、化学梯度研究获进展
生物界中存在许多梯度结构设计的攻击与防御“工具”。这些梯度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多个仿生材料设计原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教授骆天治团队与武汉大学副教授王正直、教授张作启合作,研究了具有防御功能的螳螂虾尾刺(矛)和寄居蟹左螯(盾)。科研人员综合利用多种实验手段揭示了从纳米尺度到厘米尺度的化学梯度、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生态功能与进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放线菌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极为密切的微生物类群,其强大的代谢活性为人们所共识。目前对可培养放线菌资源和次级代谢产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多,但对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研究相对匮乏。对于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研究,将为人们打开另一扇放线菌知识的大门,帮助人们揭开放线菌生命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同时对积累放线菌遗传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均教授课题组研究表明
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审工作圆满结束
2020年度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各项评审工作已圆满结束。本届谈奖共有89位申请者入围函评和会评环节,其中成就奖申请者8人,国际合作奖申请者2人,临床医学奖申请者21人,产业化奖申请者7人和创新奖申请者21人。2021年2月25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完成评审工作,确认产生17位获奖候选者并公示。2021年4月9日,谈家
生命科学领域技术研究成果“蓝皮书”在京发布
2021年4月19日,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牵头组织,中国昆虫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中关村药谷生物产业研究院、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等多家单位联合编制的《生命科学领域技术研究成果》(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我国生命科学
研究完成霍山石斛多糖11糖和龙眼多糖a-葡萄糖苷高达30糖的首次化学全合成
糖类化合物是生命的三大基础物质之一,在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细胞生长和增殖、免疫反应等。从自然界中分离提取纯的和结构均一的糖类化合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化学合成是一种有效的和可规模化的方法来得到纯的和结构确定的糖类化合物,从而可以深入研究其功能和发展新的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糖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问题,高效化学合成长
研究人员发表生物质烘焙动力学和热化学研究论文
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工作室在木质生物质烘焙动力学及热化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Renew. Sust. Energ. Rev.上。该期刊是能源与燃料(Energy & Fuels)领域顶尖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2.110,主要发表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研究论文和综述等。农林生物质具有水分和氧含量高、热值和能量密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