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Biology: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 targeted selection strategy by integrating organismal and molecular traits through predictive analyti
Genome Biology:玉米籽粒发育表观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DNA demethylation affects imprinted gene expression in maize endospe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DNA去甲基化酶影响籽粒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为玉米籽粒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理
Science:我国科学家领衔揭示关闭玉米和水稻中的KRN2/OsKRN2基因可提高作物产量
为了了解选择作用于直系同源基因(orthologous gene)的频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扬州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了玉米中的籽粒产量(grain yield)数量性状基因位点KRN2和其水稻直系同源基因OsKRN2的功能和分子进化。
Genome Biology:玉米籽粒发育表观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DNA demethylation affects imprinted gene expression in maize endospe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DNA去甲基化酶影响籽粒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为玉米籽粒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玉米籽粒主要由胚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研究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协同作用诱导玉米防御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揭示了球孢白僵菌和棘孢木霉菌协同作用通过激发抗氧化剂和植物激素信号增强了植食性害虫取食诱导的玉米防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上。亚洲玉米螟一直是威胁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对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的日益
Plant Physiology:发现协调线粒体稳定性维持和玉米籽粒发育的新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团队发现一个玉米籽粒发育相关基因CNS1,编码P亚型的PPR(三十五肽重复)蛋白,研究解析了该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明晰了其与玉米籽粒发育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玉米籽粒发育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涉及复杂的遗传调控网络,包括线粒体基因的表达。线粒体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报道“二合一”快速育种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two-in-one breeding strategy boosts rapid utilization of wild species and elite cultivars的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二合一”快速育种
The Plant Cell:发现玉米胚乳灌浆起始期ABA信号诱导的磷酸化机制
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组题为ABA-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basic Leucine Zipper 29, ABSCISIC ACID INSENSITIVE 19 and Opaque2 by SnRK2.2 Enhances Gene Tr
碳纳米材料促进玉米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植物种质与分子生理、功能基因组学团队与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害生态防控科技创新团队合作在解析碳纳米材料促进玉米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碳纳米酶作为新一代人工模拟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萌芽期。该研究发现自主合成的阳离子型富勒烯水溶性衍生物(IFQA)作为新型碳纳米酶,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可显着促进氧化胁迫下玉米和
青海省青稞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青稞条纹病相关miRNAs和候选基因的挖掘及其功能验证”“青稞株型结构关联SNP位点的挖掘”和“青稞早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三个项目通过开展条纹病胁迫下青稞小RNA、mRNA和降解组测序,获得了抗病相关miRNA和靶基因,验证了它们的抗病功能,构建了抗病反应途径;通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