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成功研发“中科豆芯”系列大豆液相育种芯片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等原因,导致我国大豆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大豆育种技术的落后也制约了我国大豆的生产效益。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团队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研发了大豆育种加速技术、基因型快速鉴定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大豆芯片研发周期长、使用成本高、无法大规模在实际育种中使用的
Genome Biology:解析玉米杂种优势形成机理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赵久然研究员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 (2020 IF=10.806)发表了题为“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heterosis utilization in maize improvement”的论文,从新的视角解
研究发现玉米黄绿叶突变体
近期,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何为教授团队在生物学TOP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5年影响因子7.011),在线发表了题为“A chlorophyll a oxygenase 1 gene ZmCAO1 contributes to grain yield and waterlogging toleran
“植物保护与分子设计育种科技创新论坛”成功召开
由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福建农林大学植物免疫研究中心承办的“植物保护与分子设计育种科技创新论坛”,在福州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维才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傅向东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助理、植物病虫害生
裙带菜遗传育种群体构建与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日,国际藻类学期刊Journal of Phyc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在大型经济褐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海藻种质库团队根据裙带菜生活史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双单倍体(DH)群体的方法,并研究了孤雌生殖与雌雄同体表型的遗传规律,为海带目褐藻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持,为揭示裙带菜性别决定的遗传学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碳离子束辐照诱变大豆效应及育种研究获进展
重离子束是一种新型育种诱变剂,相比于其他诱变源,重离子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简称LET)和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简称RBE),可以在较高的存活率下获得相对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宽的突变谱,由此创造优异的突变体。碳离子束作为重离
研究揭示玉米干旱冷害联合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揭示了玉米苗期在干旱冷害联合胁迫下,干旱缓解冷害造成损伤的光合生理、代谢及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据周文彬研究员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多重联合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着。因此,需要通过培育耐受联合胁迫的
玉米基因组编辑团队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获新进展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编辑团队在Frontiers系列新期刊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上发表题为“Genome engineering in plant using an efficient CRISPR-xCas9 toolset with an expanded PAM co
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分子育种团队在国际主流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forbid Fine Mapping of RppM, a Southern Corn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Maize”的研究论文,精细
研究发现玉米籽粒发育与灌浆协同调控中心因子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巫永睿课题组在Plant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B3 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ZmABI19 Coordinates Expression of Key Factors Required for Maize Seed Development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