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植物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

光照不仅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可以作为环境信号触发植物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响应过程。高等植物的根系十分复杂,除主根和侧根外,大多数高等植物在地上部分会产生不同形式的不定根。与长期生长在地下的主根(或侧根)不同,大多数不定根一直暴露在光照下。但是光照究竟是如何影响不定根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其相关的分子机理一直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迟伟研究组以模式植

2020-06-17

Nat Commun: 研究揭示淋巴管的形成‘热点’

胚胎发育过程中,淋巴管系统的发育关键取决于一种特定的蛋白质-生长因子VEGF-C。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尚不清楚VEGF-C激活所需的因子,激活的具体方式,以及哪些细胞类型在发育过程中提供了上述激活因子。

2020-06-13

杆状病毒二硫键形成通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胡志红、王曼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 5 (PIF5) identified as a substrate of P33 in the baculoviral dis

2020-06-04

人类记忆的形成和唤起可能因为一种脑电波振荡

 据伯明翰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表示,这与一种名叫θ波的脑电波有关。这种脑电波每秒搏动三次,由大脑中的海马体生成,而海马体与激励、情绪和记忆的调节有关。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长时间以来,由于人类思维的复杂性,记忆的形成与寻回过程一直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不过科学家认为,他们如今已经弄清了人类是如何学习、并将这些瞬间存储在自己的

2020-06-04

研究完成肯尼亚两种吊兰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解析

 吊兰属(Chlorophytum),是一个物种较多而又极为复杂的属,隶属于天门冬科(Asparagaceae),包含215种,6亚种,14变种,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特别在园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新一代测序技术使得基因组测序成本急剧下降,每年都有大量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信息被揭开,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学研究。当前,吊兰属叶绿体全基因组数据有

2020-05-22

研究提出微生物介导深海冷泉形成单质硫新途径

 5月27日,国际生物学期刊ISME J 刊发题为A novel bacterial thiosulfate oxidation pathway provides a new clue about the formation of zero-valent sulfur in deep sea 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课题组关于深海冷

2020-05-29

成纤维细胞调节肿瘤形成的分子机制!

2020年5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题为“Fibroblasts orchestrate tumour initiation”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成纤维细胞调节机体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图片来源:Wikimedia结直肠癌(CRCs,colorectal cancers

2020-05-27

国际科研团队发现危害冷杉的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

 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林业所与瑞典、捷克的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了危害冷杉的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最初的病灶于2006年在东萨彦岭发现,而此次发现的冷杉溃疡症状出现在其西部几百公里之外。为避免冷杉林的大面积枯死,科研团队呼吁尽快开展病原真菌新物种的研究,研究其传播状况,评估对其他针叶树种的风险。相关成果发布在“Scientific Repor

2020-05-14

肥胖会加重COVID19患者肺脏血液凝结的形成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COVID-19感染后症状的恶化,并可能导致致命的肺部血凝块的形成。研究人员说,患有COVID-19的肥胖患者患上肺栓塞的风险可能接近三倍之高。

2020-05-21

“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拉丁文名为Arabidopsis thaliala (L.) Heynh。拟南芥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国的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生长。拟南芥植株较小(一个8cm见方的培养钵可种植4-10株)、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