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建人造精子介导高效产生点突变 新方法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劲松研究组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课题组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结合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和半克隆技术,实现了点突变小鼠的高效制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遗传学报》。建立点突变小鼠模型,尤其是致病基因点突变的小鼠模型,对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疾病的致病机制至关重要,但是通过传统的同源重组编辑胚胎干细胞的方法耗时耗力。近年来,通过 CRISPR-Ca

2017-08-26

PLOS Pathogens:上海生科院发现病原菌泛素化宿主蛋白并促进感染的分子机制

 7月28日,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研究组的论文Bacterial effector NleL promotes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induced attaching and effacing lesions by ubiquitylating and inactivat

2017-08-11

武汉病毒所鉴定IE1为首个具E3泛素连接酶功能的HCMV编码蛋白

 人巨细胞病毒HCMV(Human Cytomegalovirus)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病毒。先天性HCMV感染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的感染性病因,常导致胎儿神经发育异常。被感染的新生儿中,约10%在出生时表现出明显的出生缺陷、听力损伤症状。HCMV感染的主要靶标是胎脑的神经前体/干细胞NPCs,而NPCs的正常增殖、分化和迁移也是胎脑发育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课题

2017-08-11

Nature:薛定组揭示介导放射线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关键因子

  2017年7月1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薛定研究组在《自然》(Nature)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组织蛋白酶B介导放射线诱导的旁观者效应》 (Cysteine protease cathepsin B mediates 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s) 的研究论文, 首次在动物模型上系统地揭示了介导radiation-induced

2017-07-25

Plant Physiology:受体类激酶介导植物先天免疫研究获系列进展

  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ered immunity)和对致病因子(effector)的识别(ETI,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这两个层面上的识别都可以激活下游的抗病基因,而这些基因的激活很多是通过蛋白磷酸化修饰实现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俊课题组一直

2017-07-14

PNAS Plus:揭示静电作用介导Src家族激酶底物选择性的分子机制

  6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 Plu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许琛琦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onic CD3-Lck interaction regulates the initiation of T-cell receptor signaling。该研究揭示了Src家族酪氨酸激酶Lck识别不同底物的新型分子机制,及其对T细胞信号

2017-07-14

Genome Research:揭示灵长类动物大脑发育和老化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s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基础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家立、胡新天和郑永唐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香婷课题组、武汉生命之美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s在灵长类大脑发育和老化过程中表达动态变化和作用。该研究成果以Annot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and sex-related lncRNA expres

2017-07-12

PNAS:泛素动态结构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唐淳带领的生物大分子动态学研究团队,于6月13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Ubiquitin S65 phosphorylation engenders a pH-sensitive conformational switch 的研究论文。他们的工作揭示了泛素单体的S65被磷酸化后,呈现出四种能相互转化的构象,解析了每种

2017-06-19

线粒体自噬Warburg效应介导apelin促血管平滑肌增值——生物谷专访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

编者按:近年来,线粒体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包括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为此在即将召开“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之际,生物谷专访了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生物谷:陈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此次接受生物谷的邀请来参加“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并在会前接受专访。我们

2017-06-28

李劲松教授:生殖干细胞介导的基因编辑

6月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沪隆重开幕。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相关企业的专家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基因编辑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突破,大会期间设有主题讨论环节,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规模化的临床应用面临的困难、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未来会不会有更好的基因编辑技术出现, 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问题进行探讨。此次会议持续两天,6月10号,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