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遗传发育所等在表观遗传调控水稻转座子活性方面获进展

转座元件是指在基因组中能够移动或复制并重新整合到基因组新位点的DNA片段,它们对动植物基因组的组成、进化和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宿主基因组中,如果失去对转座元件的有效抑制,这些元件将对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的稳定性构成影响。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其中存在着大量的转座元件,迄今为止,对于水稻宿主基因组如何调节这些转座元件还知之甚少。

2013-01-21

PNAS:发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影响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有望将其应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张红生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李家洋院士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的钱前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于谷物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2013-01-03

Nat Commun:李家洋等建立调控水稻株型基本工作模型

水稻的分蘖是决定产量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适当的分蘖数目直接决定水稻的产量。此外,水稻的分蘖也是在植物生物学中决定株型建成的一个核心科学问题。在过去十余年,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对水稻分蘖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2012-11-18

Plant Cell:朱英国等水稻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院士课题组在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The Rice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RF5 Restores Fertility in Hong-Lian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s via a Complex with the Glycine-Rich Pr

2012-04-11

水稻自噬基因研究获新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这个过程对于细胞成分更新、逆境条件下营养成份的再利用等是至关重要的。

2012-11-19

苏州将水稻田纳入湿地保护范围

苏州为湿地保护立法,水稻田也纳入湿地保护范围。苏州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都是湿地,为规范湿地保护,《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将于2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特别提出把水稻田纳入湿地保护范围,明确各地应确定永久性水稻种植面积和区域。 在1日苏州市人大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党委书记秦建国表示,“水稻田属于人工湿地,具有提供粮食、改善气候等作用。

2012-11-19

袁隆平获马哈蒂尔科学奖 中国杂交水稻享誉马来西亚

1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右二)为袁隆平(左一)颁发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新华社发(张纹综摄) 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马哈蒂尔科学奖基金会于北京时间1月31日,在吉隆坡为袁隆平颁发马哈蒂尔科学奖。该组织认为:袁隆平以独创性思维和胆识,在热带主要作物水稻育种中,培育出创新型成果杂交水稻,给全球带来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