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多次递送CRISPR-Cas9到多种肌肉组织中
2021年12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难治的疾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望校正该突变,从而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然而,将该技术用于需要校正的细胞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脂质纳米颗粒如何为治疗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MD)小鼠模型提供有效的递送手段。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8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用于mRNA细胞溶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涂层纳米颗粒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给药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药物的一大挑战是细胞摄取药物后有效的内体逃逸,因为大多数药物载荷需定位于除内体外的亚细胞结构后发挥活性,而病毒可以通过内吞作用后引发膜融合,由此将其遗传物质递送至宿主细胞的胞质中。既往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显示,病毒表面发现的血凝素(HA)蛋白在内体的pH值内环境下
过氧化氢纳米酶研究获进展
纳米酶(Nanozyme)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低成本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自2007年首次报道Fe3O4纳米酶以来,许多种类纳米酶被开发出来,并在生化检测、环境管理、疾病诊断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研究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酶普遍具有多酶活性。虽然多酶活性的级联反应为疾病诊疗提供了新思路,但是
纳米二氧化硅毒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杨课题组在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rum apolipoprotein A-I depletion is causative to silica nanoparticles-induced cardiovascular damage为题,发表
氧化铪纳米颗粒Nbtxr3治疗头颈癌(HNSCC):肿瘤部位激活,总生存期达18个月!
Nbtxr3具有一种物理作用机制(MoA),通过放疗激活,在所注射的肿瘤中诱导显著的肿瘤细胞死亡,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和长期抗癌记忆。
Science子刊:利用携带麻醉剂的脂质纳米颗粒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神经元可减少乳腺癌进展和转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学院沃尔夫森化学工程学院的Avi Schroeder教授和博士生Maya Kaduri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靶向神经系统的镇痛脂质纳米颗粒(analgesic nanoparticle,具有镇痛作用的脂质纳米颗粒)的治疗乳腺癌的创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
大蒜韭菜衍生的囊泡样纳米颗粒在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核苷结合域、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关(NLR)家族、含3吡林结构域(NLRP3)炎性小体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多种复杂炎症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阿尔茨海默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针对NLRP3炎症小体的药物。
Science:将银纳米颗粒整入到希瓦氏菌中,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流和功率
研究人员在由一种氧化石墨烯组成的电极上添加了银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释放出银离子,这些细菌利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将释放出的银离子还原为银纳米颗粒,然后使之整合到它们的细胞中。一旦进入这些细菌体内,银纳米颗粒就像微型传输线一样,捕捉它们产生的更多电子。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纳米颗粒来治疗多种人类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深入研究成功实现了利用纳米颗粒来治疗多种人类疾病,那么近期科学家们在该研究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呢?小编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