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血小板利用孔状结构相互沟通
2013年10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Reading大学在了解血块形成过程中获得了关键性突破,该研究由英国心脏基金会(BHF)资助,新研究结果可能会导致开发出新的药物治疗世界上最大的杀手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脏衰竭,仅在英国,每年约20万人死亡。心血管疾病主要由血管中血块阻塞所带来的。
Nature:皮层的连接方式与感觉
大规模活体记录工作已经揭示了关于皮层细胞群怎样编码感觉信息的很多奥秘,而在遗传学及circuit-mapping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也使得对神经回路的识别、定性和控制成为可能。 正如Kenneth Harris 和 Thomas Mrsic-Flogel在这篇Review文章中所反映的那样,这些方面的研究现在正在融合。
Biophy J:使用光散射技术揭示镰刀状细胞病的发病机制
2013年11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镰刀形细胞病中,血红蛋白作为携带养分的结构,其可以形成使得红细胞变硬以及疾病恶化的纤维。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iophysical Journal上的一篇报告中,来自德雷塞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使用光散射技术对血红蛋白形成纤维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科学家开发干预此疾病发生过程的新型疗法。
:首次发现人肾脏足状突细胞可以再生
足状突细胞(podocyte)是肾脏中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皮细胞。在90%以上的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当中,足状突细胞受损。如今,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现一种意想不到但又常见的Wnt信号传导途径调控足状突细胞再生,这也是第一次揭示这些细胞在肾脏发挥正常功能期间如何可以再生和自我更新。这一发现是一次重大的进步以便人们有朝一日治疗性地诱导这些细胞发生分裂,从而能够用来治疗慢性肾脏疾病。
EBM:发炎分子可调控小肠杯状细胞株产生硫黏蛋白
近日,《实验生物与医学》(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期刊中发表了由美国伊利诺大学Rex Gaskins博士所领导的团队所发表的文章证实微生物以及宿主的发炎分子都可以调控人类小肠杯状细胞株的硫黏蛋白的产生。 硫黏蛋白是小肠杯状细胞所分泌的两种主要的酸性黏液素之一,对于保护肠道黏膜非常重要。因此,若是丧失了硫黏蛋白则与炎性肠道疾病与大肠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偏头痛患者大脑皮层多有畸变
据国外媒体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偏头痛患者的数量超过3亿人。先前对偏头痛患者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萎缩与疼痛信号的加工有关,可能与这些区域具有的慢性刺激特性有关。 先前的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上,它可对大脑皮层的体积进行估计。而在最新的研究中,意大利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表层的MRI(核磁共振)来测量大脑皮层的厚度。
Sci:后顶叶皮层调控快速眼动的产生
1月9日,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张鸣沙课题组,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后顶叶皮层神经活动调控快速眼动的产生》的研究成果,通过在清醒行为猴上进行胞外单电极记录,该研究组对后顶叶皮层在快速眼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快速眼动,灵长类动物可以将眼球快速转向需要注意的物体,因此对其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灵长类动物每秒钟约做3次快速眼动。
Sci Transl Med:揭示早产儿生长缓慢和大脑皮层发育迟缓直接相关
2013年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生长缓慢的早产儿也会伴随着大脑皮层发育迟缓。大脑皮层是大脑中一块2至4毫米厚的大脑细胞层,其包裹了大脑的顶部部分,而且参与了机体的认知能力、行为过程以及运动过程。
Aging Cell:女性大脑中前额皮层区域可加速衰老
女性的平均寿命通常比男性长,有意思的是,研究表明,女性呈现出更快的和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和较高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国际知名杂志Aging Cell于8月2日在线发表了计算生物学所研究人员对这种矛盾趋势的分子生物机制研究。 计算生物学所袁媛和Mehmet博士对成年男性和女性大脑中的四个区域随年龄变化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
Cell:开发出揭示视觉棒状感觉纤毛三维结构的新技术
2012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使用一种名为“电子断层扫描术”的新技术,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创建了一种三维图谱,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视觉棒状感觉纤毛由于遗传突变而引发的改变,以及帮助研究者揭示遗传突变如何影响视觉棒状感觉纤毛转运视觉感知蛋白质的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