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慕华研究组发现头颈癌扩散抑制因子
杨慕华研究团队,左起:临医所博士生杨文豪、杨慕华与研究助理蓝欣怡 台湾阳明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杨慕及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头颈癌临床医学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发现头颈癌局部侵犯的关键“Twist1”蛋白,并发现抑制“RAC1”蛋白可作为头颈癌治疗的新标的。相关研究成果3月1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
北大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当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2012年2月26日,国际眼科科学院主席保罗.理查德博士致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正式通知她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来信说:我非常荣幸地通知您已经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祝贺您成为这个由33个国家的眼科界领导者组成的学术组织成员。
Genes & Devel:杨茂君等阐明Hat1p/Hat2p复合物识别新合成的H3和H4异源二聚体的分子机制
2014年5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组在《Genes & Development》(基因与发育)发表名为 “Hat2p recognizes histone H3 tail to specify the acetylation of newly-synthesized H3/H4 heterodimer by H
Nucleic Acids Res:王晓雪等发现新颖的I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近日,国际刊物《核酸研究》在线报道了发现并鉴定出位于原噬菌体中的I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alR-RalA的论文(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4, doi: 10.1093/nar/gku279),证明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会发生功能变化。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计划”人才王晓雪的研究团队完成。
Mol Cell:王晓东等揭示发现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除通过凋亡通路以外还可借由程序性坏死通路发生。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以及Toll-like的受体家族启动,并通过和受体蛋白互作的两个蛋白激酶RIP1和RIP3传递死亡信号。王晓
Med:杨宝峰等发现缺氧调控心肌肥厚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与分子医学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了轻度缺氧HIF-1α可以调控心肌肥厚,可望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药物干预策略。
Cell Res:杨茂君等阐明TRIM家族泛素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2014年4月1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组在《自然》系列杂志《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学术论文“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TRIM family of ubiquitin E3 ligases”(TRIM泛素连接酶家族蛋白质的结
NAR & JCS:郑晓峰等揭示组蛋白泛素化和类泛素化修饰调控的新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研究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和《Journal of Cell Science》分别发表题为“HSCARG, a novel regulator of H2A ubiquitination by downregulating PRC1 ubiquitin E3 ligase
《创业邦》专访康辉医疗CEO杨利波
2008年5月19日,创业邦对康辉医疗CEO杨利波进行专访,以下为访谈内容摘要:常州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辉”)于2007年下半年推出了新产品——Monoloc牌锁定板,这种锁定版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骨折病人。骨科医生们第一次试用这款产品并不能辨别出来它出品于国内,只是感觉使用起来更方便。“把产品安装到病人的身体里,好比要把一个钉子钉到墙里去,你需要钉子和榔头,我们的榔头用起来更舒服。
Proteomics:杨平仿等研究种子萌发蛋白质组学获进展
水稻种子萌发的代谢途径 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种子萌发涉及到细胞膜系统修复、贮藏物代谢、DNA复制与配对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信号传导,对这一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一直是现代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