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ommunications:植物萜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类型丰富、结构多变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环境适应性与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种类最多、化学结构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独脚金内酯、油菜素内酯等)、适应环境胁迫(如化感物质稻壳酮、植保素棉酚、昆虫拒食剂印楝素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萜类
:实现首次三尖杉二萜Mannolide C的不对称全合成
三尖杉二萜是一类分子结构丰富多样的天然产物,其中多个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例如,海南粗榧内酯 harringtonolide (5)具有优异的抗KB肿瘤活性(IC50 = 43nm)。关于该分子,翟宏斌课题组数年前完成了其首次不对称全合成(Angew. Chem. Int. Ed. 2016,55,11638)。Mannolides
抗新冠药物EG-009A在印度获批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近日,深圳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格林医药”)宣布,印度医药监管部门DCGI正式批准该公司用于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注射药物EG-009A在印度开展的二期临床试验。EG-009A是埃格林医药的十三条研发管线之一,将用于治疗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印度是新冠肺
“双酶担载的纳米杂化凝胶模拟过氧化物酶体用于肿瘤化学动力/光动力学治疗”取得最新进展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以“Peroxisome inspired hybrid enzyme nanogels for chemodynamic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为题,在线报道了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永生教授、牛德超副教授研究团队和同济大学化学科
有机-金属杂化体对核酸四链体-双链杂化体的选择性结合和溶液结构
核酸二级结构的形成对其在体内的生物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已被发现存在于基因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特定区域。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影响着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端粒酶活性。含有互补碱基对的富鸟嘌呤寡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四链体-双链杂化体(QDHs)。在脑组织和肿瘤相关基因中发现了高频率的可形成QDH的序列。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的
PNAS:药物5-氮杂胞苷或有望治疗小儿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来自瑞典林雪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很大一部分小儿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肿瘤抑制性基因TET2处于沉默状态;该基因能被当前一种名为5-氮杂胞苷的药物疗法再度激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5-氮杂胞苷或能作为治疗小儿ALL的一种新型靶向性疗法。
研究发现并命名人口腔来源二氧化碳噬纤维属新菌种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翼飞研究团队从慢性牙周炎患者重度病变位点的龈下菌斑中分离出两株细菌,经鉴定为二氧化碳噬纤维属的新物种,并命名为牙周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apnocytophaga periodontitidis)。研究人员对分离株进行了完整的多相分类研究,日前该新物种的发现和命名已得到专业认可,相关研究
免疫逃逸最严重的新冠病毒突变株也显二代;我们需要为此忧虑和惊恐吗?
南非权威的NCID在medRxiv上传了南非突变株Beta(B.1.351)的新谱系C.1.2的预印版文章,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席流行病学专家Maria Van Kerkhove在Twitter介绍了C.1.2,并推荐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实际上回答了很多人在私信询问的C.1.2的流行情况问题。C.1.2目前是一个潜在的值得关注突变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