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DNA甲基化与癌症之NGS检测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中研究最为深入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

2021-12-16

Clinical Chemistry: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汤富酬教授/文路副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及胃癌、

2021-11-23

早期肾癌(RCC)首个术后辅助免疫疗法!默沙东Keytruda新适应症在欧盟即将获批:显著降低复发/死亡风险!

Keytruda是第一个在RCC辅助治疗中显示出临床益处的免疫疗法。

2021-12-21

战略合作 | 华大智造与安智因生物强强联合,赋能心血管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

2021年12月20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与北京安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智因生物”)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12-21

ANKRD13a通过独立于NF-κB与RIP1相互作用控制早期细胞死亡检查点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引起多种细胞反应,从炎症、增殖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凋亡和坏死下垂的形式出现。

2021-12-20

检测它们的状态可以揭示药物敏感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另一种细胞特征---RNA表达模式---是否影响药物反应,并可用于识别肿瘤可能易受影响的治疗。

2021-12-14

泛生子为万例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免费基因检测服务

随着医学的进步,肺癌的治疗从传统病理分型指导的放化疗模式,逐渐转变为分子分型指导的靶向治疗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计划精神,辅助临床医生对肺癌诊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诊疗规范化,最新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提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不仅要依据病理诊断的结果,更要遵循基因检测后才可使用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原则,即靶向治疗,检测先行。

2021-12-11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变化

 内源性大麻素(eCB)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可参与大脑多个脑区的突触可塑性调节,对情绪、睡眠、食欲等神经活动过程具有调控功能。内源大麻素系统的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成瘾、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诸多神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缺乏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实验手段直接检测在体eCB的动态变化。近日,发表在《N

2021-12-09

PLoS Med:新方法或能帮助识别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风险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两种在血液中能运输胆固醇颗粒的蛋白质或能提供早期且可靠的风险信息,如今研究人员主张引入检测心脏疾病风险的新准则,同时他们还认为,这些研究结果或能为早期治疗并帮助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供新的帮助。

2021-12-08

Science Advances: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表观遗传的进化调控规律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发生了广泛而剧烈的重编程。同时,一些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会被选择性的保留下来。由于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关于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向胚胎转变(parental-to-embryonic transition)过程中是如何遗传和重编程的研究长期进展缓慢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