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可延长男性前列腺癌转移和患者总生存期 | 靶向RIPK2信号转导

前列腺癌(PC)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男性癌症,每年导致全球约36万人死亡。尽管目前PC治疗已取得了进步,但远处转移仍然是P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2022-02-16

JAMA子刊: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低危人群常规筛查肺癌,会导致过度诊断治疗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19%,是全球的头号癌症杀手,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就是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能从整体上降低肺癌病死率[2]。2021年版《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就推

2022-02-21

Xpovio(塞利尼索)一线维持治疗3期临床成功:显著延长进展生存期!

与化疗相比,selinexor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0%。

2022-02-15

罗氏明星诊断产品F1CDx获美国FDA批准:筛查适合Keytruda治疗的MSI-H实体瘤患者!

MSI-H是指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肿瘤中,DNA修复机制存在缺陷。

2022-02-22

CGH: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帮助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蛋白

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对日本和白人患者进行跨种族分析中发现了一种用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潜在诊断标志物,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非侵入性的血液诊断技术,从而帮助识别患者并确定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

2022-02-14

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多模态眼功能成像新技术筛查重大慢病

 人类大脑获得外界信息80%以上是通过眼睛感知的,因此眼健康对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人眼还是观察脑认知、人体代谢、人体微循环与心脑血管状态的天然窗口,多种重大慢病可能并发或继发眼病。临床研究还证实,眼底病变具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肾病等多种慢病的标志性特征,可以作为疾病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判断标准。因此,研究

2022-01-04

沪科研团队研发出自主智能针疫苗注射机器人

  同济大学齐鹏团队应用世界领先的人体三维模型识别算法及自适应机器人技术,结合机电一体化无针注射器设计,联合多家技术企业和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共同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17日,该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次发布此项完整技术验证方案。该自动疫苗注射机器人可自动识别人身上指定的疫苗注射位

2022-01-19

华兴资本2021年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年度回顾|诊断与生命科学篇

2021年,是我们与新冠疫情共处的第二年,医疗健康领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与机遇:中美资本市场政策频出,疫情主题和检测类企业的行情高低起伏,数字疗法和互联网医疗进一步渗透,AI企业取证并走向资本市场,更多医疗器械公司登陆港股IPO……

2022-01-24

聚焦智慧诊断前沿、共话未来趋势:2021智慧诊断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本次论坛以“拥抱数字新经济,创领医疗新未来”为主题,聚焦数字转型下的智慧诊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智慧诊断产业的政、产、医、学、研等多方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2022-01-11

国外科学家开展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血管造影策略研究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且成功复苏、心电图中无ST段抬高的患者来说,实施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益处尚未明确。近日,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ngiography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