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专家盘点 根据情绪吃饭有利健康

人的情绪、心理甚至性格与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注意吃得对、吃得好,远离怒、疑、懒、悲等坏情绪是迟早的事。■怒:有些暴躁是吃出来的吃多了,几种与能量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B1、B3、B6等)就会消耗得多,而维生素B1缺乏会使人脾气暴躁、健忘、表情淡漠,维生素B3缺乏与焦虑、失眠有关,维生素B6的不足则导致思维能力下降。肉吃得多,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高使人冲动。糖吃多了。

2015-02-13

白领情绪的低谷出现在星期三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最新发现,周三是人们情绪的最低点。 研究者调查了350名受访者后发现,受访者在一周7天的中间时段,更容易对现实问题感到焦虑和担心。而周一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沮丧不堪,周五也并非是情绪的“顶峰”。 专家表示,坐班的人对“周三症候群”体会最深。经过了一个周末,周一回到工作岗位后,从休闲状态转向忙碌状态,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相切换,往往 会促使他们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

2015-02-15

上班族管理好情绪和压力 远离抑郁症

现代人的生活步调快,得失之间也变得鲜明无比,情绪的震荡常让一些上班族们晃得七昏八素,加上人际间竞争的复杂化,若稍有心理调适不当或外在支持无法配合,极易落入情绪忧郁的恶性循环中。

2015-02-15

适度吃零食有助缓解紧张情绪

很多人都爱吃零食,开心的时候吃,不开心的时候也在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心理学家认为,从性质上讲,吃零食行为与自我抚摸行为的机制是相同的。吃零食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满足肚子饥饿的需要,而在于对紧张情绪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2015-02-13

PPTRP:思维和行为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双相型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或许会受到其思维的影响。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个体日常生活的经历如何影响其行为和此后的情绪

2015-01-14

:MS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受损

2014年1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不太能调节自己的情绪,生活质量较差比谁没有病的人,根据开展阿伯丁大学的研究。MS目前影响到大约10万人,在英国和,苏格兰有疾病在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之一

2015-01-14

: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阿片类物质戒断引起的负性情绪记忆是强迫性用药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原因。上海药物所刘景根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Actin重排)是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所必需的。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深入地研究了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引起负性情绪记忆的分子机制。 研究工作发现杏仁核突触骨架重排能够使活性调节的突触骨架相关蛋白(Arc)向突触转运。突触上Arc水平增加能够促使突触膜上AMPA受体内吞。

2012-11-18

:药物所研究人员发现吗啡戒断负性情绪消退学习的表观遗传机制

10月4日, 《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题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录参与吗啡条件性戒断负性情绪的消退学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腹内侧前额皮层(vmPFC)表观遗传机制参与急性吗啡条件性戒断大鼠的消退学习过程。

2012-11-18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患者表现出异常的面孔情绪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社会认知功能缺损是面孔情绪识别异常,其异常程度也是病人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决定因子。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存在几个方法学上的问题:首先,被试常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于早期发病病人或者疾病潜伏期个体的探讨;其次,对普通人而言,面孔情绪识别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信息的影响,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情境信息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面孔情绪识别的;最后,面孔情绪识别是一个动态化过程...

2013-06-05

:判断情绪较多依赖于身体,较少依赖于面孔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人们以为他们可以从人的脸上正确地解读强烈的情绪,但实际情况是,他们所捕捉到的是来自身体的背景性的线索。 这些发现揭示了在强烈的及可能是危险的情形中社会性的交流是如何进行的。Hillel Aviezer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组试验来测试参与者的判断现实世界情感的能力。第一个试验显示,当人们只看着刚刚赢了或输了重要一分的网球选手的面孔时,他们无法分辨赢家和输家。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