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一种新型肉食恐龙化石 距今1.61亿年
中美研究人员5月3日在《古生物分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中国新疆发现一种尚处于婴儿期的恐龙的化石,研究表明这种恐龙生活在1.61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是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新型肉食恐龙。 研究人员已经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敖闰,也就是《西游记》中的西海龙王。
Nature:新方法采用血液检测癌细胞进化
2013年5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通过检测病人血样变化,剑桥科学家开发出新方法实时检测肿瘤如何进化并对药物产生抗性。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Nature杂志上。 癌症病人血液中具有痕量的肿瘤DNA,称之为循环系统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ctDNA),剑桥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追踪ctDNA的变化可以检查发病进程以及在化疗过程中对药物产生抗性过程。
PNAS: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转变的最初关键步骤进化速度比此前认为得更快
一项研究报告说,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转变的最初关键步骤的进化速度可能比此前认为得更快。 William C. Ratcliff及其同事让单细胞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生活在一种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多细胞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的性状,这是建立在一个事实的基础上,即酵母细胞集群比单个细胞在液体中的定居速度更快。
PLoS Biol:警惕疟疾的进化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种过疫苗的实验室小鼠中进化的疟疾寄生虫变得更具毒力。这些小鼠被注射了几种人类疟疾疫苗的一种关键成分,这些疫苗如今正在接受临床试验的评估。“我们的研究表明用这种特定类型的疟疾疫苗进行接种可以创造出一些生态条件,这些生态条件有利于寄生虫的进化从而在未接种疫苗的小鼠体内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生物科学校友教授Andrew Read说。
Zoologica Scripta:成都生物所树蛙属的系统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树蛙属(Rhacophorus)目前有80种,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南亚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由于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和该类群个体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部分物种生活于树林中),该类群的物种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物种的地位备受争议。
PNAS:视觉基础进化出来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早
一项研究发现,对于视觉具有关键作用的感光蛋白——视蛋白,其进化出来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早且经历了更少的遗传变化。视觉的遗传起源仍然不清楚,这部分是由于对最早拥有视蛋白的后生动物之间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的报告的不一致。 Davide Pisani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计算分析,从而检验了迄今提出的关于视蛋白进化的每一个假说。
:文建凡研究组揭示了两个重要光合作用酶的起源及其进化机制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光合作用,光合生物吸收太阳光能,将CO2固定,转变成化学能,作为地球上几乎所有有机物和能量的源头。其中执行CO2固定任务是由卡尔文循环途径来完成的。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是真核光合生物卡尔文循环途径的两个受光调节的关键酶。
Nature:海洋生物对逆境适应进化研究获进展
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华大基因、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由《自然》(Nature)杂志以长篇论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 该研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全新的组装策略,构建了牡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证实了牡蛎基因组序列具有极高的多态性、较高比例的重复序列和活跃的转座子。
PNAS:研究者解析传染病如何影响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研究者Varki和其同事研究表明,传染病可以影响人类的起源与进化。(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Health Sciences) 大约在10万年前,人类的进化达到了一个瓶颈期,我们的祖先减少到大约5-10万人生活在非洲,如今的现代人就是从这些人群中演变而来的,并且在数量和范围上急剧扩散...
Nature:原基因从头进化产生新基因
6月24日,Nature杂志在线报道了通过遗传进化,从头产生新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蛋白质编码基因可以通过重新组织预先存在的基因或以从头产生的方式出现。通过重新组织预先存在的基因,特别是通过基因重复来重新组织产生新的基因的过程,已经被广泛研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