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MA:心肌梗塞后血钾浓度与住院死亡率相关

1月11日,JAMA杂志上刊的一则研究"Serum Potassium Levels and Mortali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披露,在心肌梗塞后住院的病人中,那些血钾浓度在3.5 至<4.5 mEq/L(每升微当量)的患者的死亡风险比那些血钾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者的死亡风险要低。

2012-11-18

EHJ:体育锻炼可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Claes Held博士等近日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论文称,在闲暇时间和工作时经常锻炼身体可降低发生心肌梗死(MI)的风险。 作者通过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在闲暇时间进行任何强度的锻炼均可降低发生急性MI的风险,而对于职业性体育锻炼,仅轻度至中等强度的锻炼有该作用。此外,同时拥有汽车和电视机者发生急性MI的风险高于二者均没有者。

2012-11-18

NRR:脑梗死患者为何出现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不良?

磁共振检测脑梗死后运动诱发电位阴性,提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不良,并可伴有患侧大脑脚各向异性分数值及面积的改变。

2013-11-27

Nature:研究发现心肌炎发病机制

近日,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Nature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作为心力衰竭原因之一的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由于高血压等原因使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受损后,导致无用的线粒体DNA蓄积,这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而这是炎症发生的导火索。

2012-11-18

NRR:针刺内关穴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最佳参数

针刺手法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制约针灸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经穴效应的关键因素。

2013-12-10

Cell Res:杨黄恬等i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研究获进展

12月6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健康所杨黄恬研究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分化的心肌细胞对于药物筛选、心肌再生医学及其心脏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并是研究人类心脏疾病提供了独特的体外模型。

2012-11-18

科学家发现不同浓度H2O2激活的损伤与保护通路的博弈决定了其在心肌缺血/复灌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6月19日,自然出版集团子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杨黄恬研究组题为Concentration-dependent wrestling between detrimental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f H2O2

2014-06-26

PNAS:研究者提出心肌纤维结构的新见解

近日,来自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在心脏肌肉组织的结构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心脏疾病的研究以及人工心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NAS上。研究者表示,心脏肌纤维一般排布在心脏的特殊极小曲面(一般的螺旋体)上。研究者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心脏肌纤维尺寸特点以及其功能的理解。

2012-11-18

Science:心肌梗塞过程中帮助保护心肌的疗法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以阻断一种被称作TNNI3K的心脏蛋白为目标的疗法可在心肌梗塞过程中帮助保护心肌。心肌梗塞最常发生于输送血液至心脏的血管被堵塞或受阻时,这是一个涉及血凝块形成的过程。如果血流无法恢复,部分心肌会变得不可逆转地受损或死亡。心肌梗塞的标准治疗涉及一种被称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打碎血块的非手术疗法。

2013-10-18

卫生部:中国启动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

11月28日卫生部在京正式启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在启动会上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表示,这个项目的启动为心血管及相关领域学科建设提供了推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形势日趋严峻。采取综合措施,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每位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