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VP:星等揭秘飞行形态特征早期演化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胡东宇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报道了具备今鸟类飞行形态特征的反鸟类一个新属种——神秘翔鸟(Xiangornis shenmi)。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缩小了反鸟类与今鸟类间的形态差异,而且对反鸟类以及整个早期鸟类的飞行演化是一个全新的认识。

2012-11-18

The Plant Cell:林呈等光调控叶绿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fhy3和far1突变体从黑暗转到光下后的表型(A)及活性氧的累积(B) 植物在种子萌发后,需要迅速开始光合作用,实现从异养生长到自养生长的转变。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最主要色素,它的有效合成是完成该步骤的关键之一。然而,人们对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精确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荣呈研究组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了一对直接正向调控叶绿素合成的转录因子FHY3和FAR1。

2012-06-01

FEMS Micro Lett:旭东新研究质疑光合膜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02-21

:生物样本库建设起步慢不要紧,但起点要高

2014年3月27日,在2014生物样本库与临床研究论坛上,生物谷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杜祥教授。

2014-05-14

PLoS Pathog:方等发现植物病毒昆虫载体的卵传病毒机制

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研究组联合中国农科院和福建农林大学的科学家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卵传机制的研究结果(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of a Plant Virus Is M

2014-04-11

秀:应用高效仿生亲和纯化方法 提高生物工程药物生产效益

2011年1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制造实验室主任李荣秀教授在由生物谷主办的“生物制药工程论坛:单次使用系统”会议上就生物工程药物高效纯化工艺提升途径分享了他的科研经验。 生物药占世界十大畅销药半壁江山 生物工程药物包括生长因子类药物、细胞因子类药物、治疗性酶类药物、治疗性毒素药物、可溶性受体/拮抗剂药物和抗体类药物。

2013-03-04

FEMS Micro:旭东等质疑VIPP1对蓝藻光合膜形成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11-18

PNAS:华强等解析ABA信号通路的核心结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刊登了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basal activity and autoactivation of abscisic acid (ABA) signaling SnRK2 kinases。

2011-12-23

Cell:张壮等发现减缓脑性退化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刊登了国立清华大学张壮荣助理教授与美国史丹福大学Stanley N. Cohen教授及中央研究院陈仪庄教授等的合作研究成果“Spt4 Is Selectively Required for Transcription of Extended Trinucleotide Repeats,”,文章中,研究者找到了减缓脑性退化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2012-11-18

Int J Mol Sci:增富等筛选出小桐子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是较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能源植物之一。近年来,有关小桐子的基因功能研究越来越深入,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小桐子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随着RT-qPCR实验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分析基因的表达量时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参考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