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揭示3C样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断MERS-CoV和SARS-CoV-2感染
2020年8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的病毒学家Yunjeong Kim和Kyeong-Ok Chang发现了一种潜在的COVID-19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3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3C-like protease inh
研究揭示人类细胞内介导错误折叠膜蛋白降解的“再泛素化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张在荣课题组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膜蛋白被泛素化并从内质网膜转运到细胞质中后,会经历“再泛素化”过程,进而能有效地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分子细胞》杂志。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聚积在细胞内会对细胞产生损伤,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并导致疾病发生,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真核
首次发现组蛋白H3-H4四聚体是一种铜还原酶
2020年7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H3-H4四聚体是一种铜还原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3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histone H3-H4 tetramer is a copper reductase enzyme”。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开
Nat Microbiol:如何通过靶向作用特殊的组织蛋白酶来抵御沙门氏菌感染?
2020年6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人类机体被致病菌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就会尝试消灭入侵者,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发起炎性反应,即一系列级联反应,包括保护性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的激活、以及感染细胞被保存时受控细胞死亡的过程等。图片来源:Joel Selkrig/EMBL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
揭示蛋白酶体在遭受应激时的相分离机制
2020年5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蛋白酶体是一种主要的蛋白水解机器,通过选择性地降解泛素化蛋白来调节细胞中的蛋白稳态(proteostasis)。鉴于蛋白稳态的维持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失灵会导致癌症、炎症和神经变性等各种疾病。然而,人们迄今为止并不知道UPS背后的整体原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都医学科学研
Science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设计新药靶向SARS-CoV-2主蛋白酶!
2020年4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中国科学家团队最近开发了两种抑制SARS-CoV-2主要蛋白酶(Mpro)的新化合物,其中一种是进一步临床研究的良好候选药物。这项研究于4月22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上,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许叶春、蒋华良院士团队、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张磊砢/肖庚富团队和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饶子和团队合作完成。
Science: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解析及抑制剂开发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对世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针对COVID-19,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瑞德西伟、羟氯喹等抗病毒药物,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仍在努力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抑制剂。研究亮点近日,来自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RolfHilgenfeld团队用X射线以1.75埃分辨率解析了新冠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冻电镜结构研究获进展
2010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性病毒病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它能感染人导致严重的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致死率为5%-30%。SFTS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纤病毒科(Phenuiviridae)
Nature:中国科学家揭示SARS-CoV-2主要蛋白酶的结构并发现其抑制剂
2020年4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2)被鉴定为COVID-19病毒,它是引起2020年初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罪魁祸首。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仍然非常有限。为了快速发现用于临床的先导化合物,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与上海药物所的蒋华良课题组及其他单位合作,启动了一
发现首个调节脂肪酸合酶的蛋白
2020年4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结核病仍然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它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其中分枝杆菌主要攻击肺部,但也可以影响几乎所有其他器官。脂肪酸生物合成工厂是抵抗这种传染性细菌的重要靶标。脂肪酸合酶(FAS)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细胞机器之一。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Holger Stark和Ash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