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冻电镜结构研究获进展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0-05-02 16:11

2010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性病毒病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它能感染人导致严重的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致死率为5%-30%。SFTS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纤病毒科(Phenuiviridae)



2010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性病毒病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它能感染人导致严重的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致死率为5%-30%。SFTS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纤病毒科(Phenuiviridae)班阳病毒属(Banyangvirus),是一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包含L、M、S三个节段,分别编码RNA聚合酶、糖蛋白、核蛋白及非结构蛋白。迄今为止,对SFTSV的感染、转录、复制机制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
RNA聚合酶是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蛋白,主要行使基因组转录和复制的功能。布尼亚病毒聚合酶L蛋白(L protein)由多个功能结构域组成,共同完成基因组合成过程。拉克罗斯病毒(La Crosse virus, LACV)聚合酶是第一个被解析的分节段负链RNA病毒的L蛋白结构,通过加入5’和3’vRNA,阐释了聚合酶蛋白与底物RNA的结合位置与作用模式,但因为缺少cap-binding domain(CBD),阻碍了对不同结构域之间协作机制的探究。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娄智勇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邓菲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微生物学杂志《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L protein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s of viral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L蛋白的结构解析阐明了病毒的转录起始机制》)的文章,成功解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聚合酶L蛋白(SFTSV-L)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这是目前报道的首个节段型负链RNA病毒单一肽链聚合酶全长蛋白结构,初步解析SFTSV-L进行RNA转录起始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
研究解析的SFTSV-L结构整体分辨率3.4埃,除柔性较大的C端外,其它部分分辨率均在4埃以内。L蛋白由2049个氨基酸组成,包含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 endoN)、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和CBD三个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和其特有的blocker(榫卯结构)和lariat(套索结构)(图1)。RdRp是整体结构的核心部分。
与其他分节段负链RNA病毒聚合酶结构相比,SFTSV-L的endoN与CBD的空间位置恰好相反,且endoN与CBD的活性位点朝向相同方向(图2),阻止以“cap-snatching”(抓帽)的方式从宿主mRNA切割获得帽子结构。基于这一结构特征,该结构所处的构象为“preinitiation”(转录起始前)状态。
CBD行使与宿主成熟帽子结构结合的功能,活性口袋是由保守芳香族氨基酸组成的空腔。在SFTSV-L结构中,CBD活性位点被blocker基序遮蔽,尤其是顶端1843位的 Arg finger结构插在活性位点内部,造成帽子结构结合的空间位阻。因此,CBD和blocker发生构象变化是聚合酶蛋白从“preinitiation”向“elongation”(延伸)变化的重要变构过程(图3)。
lariat是SFTSV-L的C端的特有结构,与endoN、Linker、PA-C-Like、RdRP core和arm结构域相结合(图4),使得整个SFTSV-L处在稳定的闭合构象,它的松动是其它结构域发生构象变化的前提。
基于结构分析和相关生化验证,合作组揭示了节段型负链RNA病毒转录起始的机制,并提出转录完整过程的模型(图5)。首先,lariat发生松动,使得endoN顺时针90°旋转,同时blocker和CBD发生构象变化使CBD的活性中心暴露,与宿主帽子结构结合。此时,endoN沿空间X轴旋转180°,其活性中心面向CBD活性中心,切割得到成熟primer,随后primer被运送至RdRp催化中心,开始链的延伸。随着延伸的进行,一方面产物被送出,帽子结构远离CBD,CBD再次被blocker结合,另一方面为防止endoN对产物的降解,它会逆时针旋转180°,使其活性中心再次背向CBD,同时lariat恢复至初始位置,为下一轮合成做准备。
SFTSV-L全长结构的解析不仅填补了分节段负链RNA病毒聚合酶结构生物学上的缺失,还进一步阐明转录起始过程中所发生的构象变化。该研究对深入探索病毒基因组合成机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抗病毒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生物谷 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