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科学家设计出应用于血液中凝血酶精准检测的高灵敏度传感器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吴正岩和张嘉团队设计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1天随机对照试验:熬夜+夜宵,健康苗条的年轻人也逃不过“大腹便便”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该白皮书显示,仅有30.6%上班族的睡眠时间达标,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眼霜”。脸上的黑眼圈也许可以靠化妆品来遮挡,但身上的赘肉,尤其是便便的大腹靠什么来遮挡呢?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梅奥诊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一项
Nature子刊:一种新技术或能改善血液中癌症DNA的检测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以最小的测序规模准确且有效地从患者机体的血液样本中识别出成千上万个DNA突变,这种名为MAESTRO的方法有望帮助检测接受治疗的患者机体的残存癌症病变,从而提醒临床医生患者机体出现的疾病复发,这明显优于目前的技术。
JNCI:早期“癌王”也在血液中留下了蛛丝马迹
众所周知,胰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由于疾病早期特异性症状不明显且进展迅速,又缺乏可靠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和生物标记物,约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错过了手术时机。因此,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1]。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CA19-9,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主要用于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评估
Cell:构建出新冠肺炎患者的多组学血液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英国牛津大学领导的一个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团队确定了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他们对对不同COVID-19严重程度的患者的血液进行了多组学分析,并与严重流感患者、败血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比较。
Alzhe & Dem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或有望作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新型诊断工具
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其或能在患者机体出现任何疾病症状前识别机体大脑中的阿尔兹海默病改变,这或许就能帮助在患者出现任何记忆丧失之前使用预防性的疗法进行干预。
JAMA Psychiatry:年轻人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会增加日后痴呆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研究告诉我们,精神(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需要被呵护。根据最近一次中国覆盖31个省区市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群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6.8%,12个月患病率是3.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按这个患病率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而焦虑障碍患病率在调查的七大类精神障碍中最高,成人终生患病率达7.
Leukemia:发现恶性血液肿瘤治疗新靶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教授James Griffin团队合作,发现了针对EZH2突变阳性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新靶点USP47。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Leukemia。在恶性血液肿瘤,如生发中心弥漫大B淋巴瘤(GCB- DLBCL)、滤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