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揭示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识别受体nectin-1的分子机制

疱疹病毒膜融合需要多个病毒蛋白与多个细胞表面受体参与,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整个过程极其复杂。病毒表面糖蛋白D (gD)与宿主细胞受体的识别是α-疱疹病毒感染初期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迄今已鉴定的gD受体中,细胞黏附分子nectin-1参与了多种α-疱疹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gD受体。因此,gD识别nectin-1的分子机制成为α-疱疹病毒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

2017-06-13

南开大学新突破:低毒分子聚阳离子解决干细胞转染难题

基因治疗在攻克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如癌症、帕金森症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构成基因的核酸分子在递送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对应酶降解,缺乏高效的基因载体材料已成为基因治疗的最大障碍。最近,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郭天瑛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将廉价小分子聚乙烯亚胺成功转化为高效、安全核酸载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对其它聚阳离子的修饰同样适用,为其它研究者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关成果发表于业界龙头期刊《

2017-06-03

抗血栓治疗新突破:新型分子可成功防血栓,避免异常出血!

根据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破坏具有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危险的人群中的有害血栓,而不会增加其出血风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和克利夫兰诊所的新研究揭示了以前未知的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当与治疗分子操纵时,可以安全地预防血栓。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大约有 10 万美国人每年死于血栓形成。资深作者丹尼尔·西蒙博士,UH 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主席 Herman

2017-06-01

Science:在人大脑正常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MSI1是寨卡病毒导致头畸型的帮凶

图片来自Gergely lab。2017年6月4日/生物谷BIOON/---一项新的研究证实寨卡病毒劫持一种被称作Musashi-1(MSI1)的人蛋白,从而允许它在神经干细胞中复制,并且杀死它们。在发育中的胚胎内,几乎所有的MSI1蛋白是在神经干细胞中产生的,这些神经干细胞最终将发育成婴儿的大脑。这可能解释着为何这些干细胞如何容易遭受感染寨卡病毒。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6月1日在线发表在Sci

2017-06-04

Nature:首次解析出GLP-1受体与G蛋白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有助开发2型糖尿病和肥胖疗法

G蛋白偶联受体的七跨膜α-螺旋结构,图片来自Valeryns/Wikipedia。2017年6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和ConfometRx公司的研究人员首次捕获到一种关键的细胞受体在发挥作用时的冷冻电子显微图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2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c

2017-06-04

赛诺菲牵手Exscientia开发双特异分子

 今天赛诺菲宣布将出资2.5亿欧元与Exscientia合作开发双特异小分子糖尿病药物。Exscientia将设计与糖尿病、NASH、减肥等代谢病相关的所谓双特异小分子药物,赛诺菲将不仅在化合物合成上寄予支持,还全部负责临床前和临床开发。现在双方选择了45个代谢病靶点,约1000种双靶点组合。Exscientia号称有技术可以筛除无法成药分子,目标是设计分子量小于500的双靶点药物。在此

2017-05-10

科学家成功解析主要癌症蛋白诱发疾病的分子机制

图片摘自:NIH2017年5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者对于特殊蛋白在关键的癌症相关通路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依然十分困惑,从一个方面来讲,这种蛋白被认为是细胞增殖的抑制子,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又是细胞增殖的激活子,因此这种双面角色往往会引发科学界出现很多争议。近日,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就解开了这个难题,文章中,研究者阐明了名为血管动蛋白(angio

2017-05-08

分子Edaravone显示ALS疗效

【新闻事件】:在日前正在举行的美国神经学年会上Mitsubishi Tanabe公布了其ALS药物Edaravone的一个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标准疗法基础上加入Edaravone显着改善ALS患者综合功能指标ALSFRS-R(-5.0对-7.5),同时也改

2017-04-28

黄志伟课题组在《自然》发表论文揭示 Anti-CRISPR 蛋白抑制 SpyCas9 活性的分子机制。

4 月 28 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目为《Anti-CRISPR 蛋白抑制 CRISPR-SpyCas9 活性的分子机制》(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

2017-05-02

华西医院开发全世界首个CO分子药物

 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转化神经科学中心、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室柯博文与周诚副研究员成功开发全世界第一个CO小分子药物。硝酸甘油的出现使得一氧化氮(NO)在心脏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而另一个同样重要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