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全寄生虫疫苗 或有望提供广谱的抗疟效果!
来自格里菲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开发抗击疟疾的新型疫苗研究上又迈出了重大一步,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冻干的广谱疟疾疫苗,其非常适合于在疟疾流行的国家中使用。
澳大利亚科学家揭示无刺蜂蜂蜜中的海藻糖来源
根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近期发布的新闻,该大学和昆士兰州健康法医与科学服务局(Queensland Health Forensic and Scientific Services)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无刺蜂(stingless bee)蜂蜜富含的一种稀有天然糖分——海藻糖(trehal
PNAS:研究揭示传粉榕小蜂从互惠共生向欺骗寄生演化的机制
互惠共生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在相互合作中受益,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往研究发现互惠共生从不同尺度上影响全球生态过程,而物种间互惠关系的获得、维持或丢失的演化机制仍是未解之谜。榕树-传粉榕小蜂在繁殖上高度依赖,形成了严密的、颇具代表性的互惠共生系统。榕属植物具有独特的隐头花序结构,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榕树为传粉榕小蜂提供繁殖场所及食物,双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红细胞和裂殖子表面新表征的疟疾抗原可诱导寄生虫抑制抗体
尽管在流行地区进行了数十年的密集公共卫生干预,但恶性疟原虫(Pf)每年仍夺走超过四十万条生命,全球抗击疟疾的努力遇到了对一线抗疟药物和杀虫剂迅速出现的耐药性。
真菌寄生雨生红球藻的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目前,雨生红球藻(Haematoccocus pluvialis)是被用来生产天然虾青素的重要藻种之一,但雨生红球藻在培养过程中易被一种病原真菌Paraphysoderma sedebokerensis寄生(图1A)。因缺少真菌感染藻细胞机理的研究,研发人员难以制定高效科学的真菌污染防治策略,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监控藻的培
首次发现一些癌细为了存活竟可寄生于邻近细胞的内部,并可从中完整地退出
2021年5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两名分子生物学家Okay Saydam和Nurten Saydam发现肿瘤中的一些细胞以其他细胞为食,帮助它们生存并可能转移。他们表示,当一种称为Ku的DNA修复蛋白复合物在癌细胞中失效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种蛋白复合物缺乏会杀死这些细胞,除非它们入侵邻近的肿瘤细胞并获取细胞
研究研究揭示榕树气生根发育、性别决定和榕-蜂协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
榕属植物是热带雨林的关键类群,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榕属植物和与传粉榕小蜂有的高度专性共生关系,在探讨物种形成、动植物协同进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榕树和榕小蜂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信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以上榕树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10月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进课题组与福建农林大学明瑞光课题组等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
研究揭示非模式哺乳动物与其寄生蛔虫协同演化的基因组学机制
协同演化(Coevolution)指两个或多个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相互影响彼此的演化,按种间关系可分为互利的协同演化和拮抗的协同演化。宿主和寄生虫的协同演化就是典型的拮抗协同演化。已有的关于协同演化遗传机制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候选基因水平,缺乏基因组水平的研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一些和人类及家养动物健康相关的寄生虫基因组被解析。然而,目前多数研究着眼于
Science:存在100年的性寄生谜团终破解!牺牲免疫功能来换取雌雄永久连体
2020年8月1日讯/生物谷BIOON/---深海琵琶鱼(anglerfish,也称为安康鱼)采用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繁殖策略。矮小的雄鱼与体型较大的雌鱼永久结合,融合它们的组织,建立共同的血液循环。这样一来,雄鱼就完全依赖于雌鱼的营养供应,就像母亲子宫里的发育中的胎儿或移植病人体内的供体器官一样。在琵琶鱼中,这种不寻常的现象被称为性寄生(sexual para
Trends Eco Evo:研究揭示寄生虫如何适应气候?
全球变暖事件的数量和严重性正在增加,威胁着全球许多生态系统的安全。随着全球温度的持续上升,也使得寄生虫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更为严重,患病率和传播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