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真菌寄生雨生红球藻的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1. 真菌

来源:水生所 2021-05-17 12:17

   目前,雨生红球藻(Haematoccocus pluvialis)是被用来生产天然虾青素的重要藻种之一,但雨生红球藻在培养过程中易被一种病原真菌Paraphysoderma sedebokerensis寄生(图1A)。因缺少真菌感染藻细胞机理的研究,研发人员难以制定高效科学的真菌污染防治策略,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监控藻的培

 

 

目前,雨生红球藻(Haematoccocus pluvialis)是被用来生产天然虾青素的重要藻种之一,但雨生红球藻在培养过程中易被一种病原真菌Paraphysoderma sedebokerensis寄生(图1A)。因缺少真菌感染藻细胞机理的研究,研发人员难以制定高效科学的真菌污染防治策略,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监控藻的培养过程,一旦污染发生会造成经济损失。另外,藻-菌互作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华藻的爆发和消亡、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碳氮的转化与循环等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藻-菌互作认识的限制,真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难被计算和评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研发中心(CMBB)在真菌寄生雨生红球藻的机制上取得研究进展。该团队利用单细胞寄生真菌(P. sedebokerensis)和单细胞雨生红球藻,建立了病原微生物-藻类的双转录组学研究模型,分析了二者互作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差异(图1B);利用代谢表型和细胞学实验方法等分析了真菌的碳代谢特征和藻细胞的生化组成(图1C),解析了P. sedebokerensis穿透雨生红球藻细胞壁的作用机制(图2)。

研究表明,真菌P. sedebokerense在感染雨生红球藻的早期产生一系列水解酶类、丝氨酸内切肽和氧化还原酶等,同时雨生红球藻上调表达包括激酶、膜组成结构、ATP转运酶、胁迫反应相关酶和氧化还原酶等与早期防卫反应相关的基因(图1B)。真菌分泌多糖水解酶类(CAZymes)如glucannase和mannanase来降解细胞壁多糖,有助于穿透雨生红球藻的特殊细胞壁mannan结构(图1C),而释放的甘露寡糖(Oligosaccharides)进一步促进真菌对雨生红球藻的寄生过程(图2),这也是真菌专一性寄生雨生红球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多糖水解酶抑制剂可有效地抑制真菌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的感染。该研究为藻类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控制方法,也为今后筛选抗真菌感染的优良藻种提供了思路。 (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