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Plant:首次揭示植物一天中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理,助力籼粳杂交育种
华南农业大学庄楚雄研究员/周海研究员团队从转录组中筛选到一个在水稻浆片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DFOT1。
Genome Biology: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近日,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题为“Target-Oriented Prioritization: targeted selection strategy by integrating organismal and molecular traits through predictive analyti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报道“二合一”快速育种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two-in-one breeding strategy boosts rapid utilization of wild species and elite cultivars的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二合一”快速育种
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长时间太空飞行的宇航员,大脑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发表在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上的一项新研究(图1)首次分析了长时间太空飞行后,大脑中发生的结构连接变化。结果显示在几个白质束(例如感觉运动束)中发生了显着的微观结构变化。这是第一项分析长期太空飞行后大脑中发生的结构连接变化的研究,该研究可以为未来研究人类太空探索期间大脑变化的全部范围奠定基础。结果发现
青海省青稞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青稞条纹病相关miRNAs和候选基因的挖掘及其功能验证”“青稞株型结构关联SNP位点的挖掘”和“青稞早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三个项目通过开展条纹病胁迫下青稞小RNA、mRNA和降解组测序,获得了抗病相关miRNA和靶基因,验证了它们的抗病功能,构建了抗病反应途径;通过开展
看太空中如何“简单”捕捉水微生物 —泰林生物助力中国空间站用水安全保障
在太空中,一次携带的水资源有限,维持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与生活,依靠汗液、尿液等回收处理,以再生水方式供应。水中的微生物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控制,会直接威胁航天员的健康,甚至会破坏空间站设备、管路,影响飞行安全。
JAHA:太空飞行导致宇航员的线粒体DNA泄露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14名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的血液样本,这些宇航员在1998年至2001年间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了5至13天的任务。血液样本被采集了三次:发射前10天,返回当天和着陆后3天。
研究揭示调控小麦穗粒数基因在高产育种中的潜在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与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合作,研究了小麦转录因子AGL6在小麦花器官和小穗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据李爱丽研究员介绍,小麦产量三要素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穗粒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起着
Molecular Plant:基于质核基因组变异揭示杂交稻的五大母本材料类群及杂交育种轨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韩斌研究组,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Cytoplasmic and nuclear genome variations of rice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inform trajectory and strategy of h
华大智造助力胡晓湘团队开发高效高质的分子育种方案
近年来,大样本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方法(low-coverage whole-genome sequencing,lcWGS)已从理论上证明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取全基因组高密度SNP标记,进而增加QTL定位的精度并更好地挖掘各类疾病的遗传机制。近期中国农业大学胡晓湘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团队合作,基于MGISEQ-2000测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