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林分子育种团队在新型非编码RNA转录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植物学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 7.443, 植物学一区)发表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成果,题目是“Osmotic stress-responsive promoter upstream transcripts (PROMPTs) act as carriers of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2018-08-26

依托“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实施,推进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和应用

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技进步,常规育种在选育品质、抗病虫和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性状时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日益突出。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替换等,可颠覆传统农作物育种模式,实现精准化品种改良,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基因编辑技术这个热点,“十三五”国家重

2018-07-06

小麦醇溶蛋白染色体位点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育种应用价值分析获进展

醇溶蛋白及其同源物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种子中,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籽粒加工与营养品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以多拷贝方式存在于六个复杂的染色体位点(Gli-A1, B1, D1, A2, B2 & D2),其积累量一般占籽粒总蛋白含量的40-50%,对面筋、面团的功能以及各类终用途品质(如面包加工品质)的优劣有重要影响。传统遗传学研究表明醇溶蛋白可能在平衡面团

2018-06-14

海尔空间站冰箱“启程”太空

2018年3月23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设计师团队出席海尔生物医疗中国空间站食品冰箱研制方案评审会。经过评审论证,空间站食品冰箱研制方案获得一致通过,标志着海尔正式启动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空间站食品冰箱研制工作。为海尔空间站战略项目,迈出关键性一步!空间站食品冰箱,将于2020年,入驻中国空间站。空间站食品冰箱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进入空间站核心舱的低温存储设备。将为航天员提供长期空间站生活所需

2018-03-26

建立基因编辑育种作物管理 加快产业化进程

 “抓住当前我国农作物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建立基因编辑育种的法规、推动基因编辑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应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曹晓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因编辑育种本质上与化学或物理诱变育种等传统育种并无差异,但育种目标更精准、同时成本更低。”曹晓风认为,一个基因一个产业,高产

2018-03-06

水稻半矮秆性状与抗倒伏育种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基因,该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秆性状,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积水稻产量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作物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主要是利用赤霉素合成基因SD1的突变体,培育半矮秆性状,提

2018-01-02

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在太空不知所措防御全开

北京时间 9 月 28 日消息,长期太空旅行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这一点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这种影响究竟在分子层面上的机制是如何的?这一点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明确,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最近科学家开展了一项研究,对 18 名曾经在国际空间站上长期执行任务的俄罗斯宇航员血液样本中的蛋白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期的太空环境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面临不熟悉威胁时“开启了所有可能的防御机制”,这导致了整

2017-09-28

把海尔冰箱送上太空---2020年海尔中国空间站食品冰箱等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正式向海尔生物医疗下达《空间站任务食品冷藏箱研制任务书》和《空间站任务医用冷储箱、便携式低温保存装置正样任务书》,标志着海尔生物医疗正式开启太空食品冰箱等低温冷链设备及方案的研制工作,正式参与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三极目标-空间站项目的设备协作研制任务。空间站食品冰箱是目前唯一进入空间站核心舱的低温冷链设备。为航天员提供长期空间站生活所需的食品等生活物资的低温存储服务,创造

2017-09-26

太空 3D 结构培养癌细胞:似在人体内生长将帮助治癌

纳米 3D 生物科学公司在人类肺癌细胞上添加黄金原子,这些原子较紧密地与细胞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能够被磁铁控制。图中是在培养皿中生长的细胞,在磁场作用下它们悬浮起来。人体内癌细胞以 3D 结构进行生长,差不多能够达到球状。图中是一个球状肝癌细胞。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实验培育癌细胞,未来将有助于发现治疗癌症的重要线索。癌细胞在人体内以 3D 结构生长,发育接近球状,但是当

2017-06-14

太空环境下细菌或变异扩散:成为致命超级病毒

最新研究称,大肠杆菌在微重力环境下将发生变异,潜在威胁宇航员健康。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可能对于未来太空旅行者是一则坏消息。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马德罕·蒂鲁马莱(Madhan Tirumalai)发现,在类似太空的条件下细菌将变异和扩散,做为迄今最严谨的一项研究工作,他观察到大肠杆菌在一个模拟微重力的旋转容器内迅速繁殖 1000 多代。蒂鲁马莱发现大肠杆菌经历了 16 次变异,当它们与正常

201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