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罗氏、礼来、武田等都有布局 “泌体疗法”有多神奇?

  在人体内,时时刻刻都进行着细胞间的能量转换、信息识别与传递、物质运送等基本生命过程,而这些过程的准确进行离不开细胞内的“物流系统”——囊泡,外泌体(exosomes)就是囊泡的一种。囊泡就像“邮递员”,它们可以将待运输的分子(蛋白质、核酸等)打包,并在准确的时间将其送到准确的地点。2013年,发现“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科学家已获得

2020-06-22

罗氏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性肾病 Agios地中海贫血疗法入围

上周FDA共发出10项孤儿药资格,其中涉及7款小分子疗法,以及治疗膜性肾病、胃癌的单克隆抗体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免疫疗法,今天这篇文章为大家做一个盘点。药物:Dersimelagon(MT-7117)研发企业:田边三菱制药(Mitsubishi Tanabe Pharma)治疗疾病:卟啉病的皮肤变异(包括疾病皮肤表现的治疗和预防)简介:卟啉病是一类由于血红

2020-06-16

Nat Med:揭示重症COVID-19患者周免疫反应的单细胞图谱!

2020年6月日讯 /生物谷BIOON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SARS-CoV-2引起的全球大流行,目前全球已有接近800万人感染,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生理学特征。约20%的COVID-19患者发展为严重疾病,5%的患者需要重症监护。严重的疾病与外周免疫活动的改变有关,包括促炎细胞因子的增加,这可能是由炎症单核细胞、淋巴球减少症

2020-06-16

Nature:揭示中性粒细胞胞诱捕网中的DNA通过特殊蛋白分子促进癌症转移的新型分子机制

2020年6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DNA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promotes cancer metastasis via CCDC25”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neutrophil

2020-06-15

研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衍生心血管前体细胞胞泡的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5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杨黄恬研究组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Prom

2020-05-16

肿瘤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hermophoretic Detection of Exosomal microRNAs by Nanoflares”于 2020年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

2020-05-26

Nature:揭示无细胞器形成的成分依赖性机制

2020年5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细胞器是细胞中类似器官的区室,与许多细胞功能有关。有一大类细胞器在形成时是不含有膜的,而且越来越多地被称为凝结物(condensate),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是通过液体凝结形成的,就像草上的露珠一样。但由于这些细胞器没有膜,科学家们仍然不了解控制哪些分子能进入凝结物而哪些分子被排除在外的规则。液体凝结模型的

2020-05-15

美国FDA批准Kynmobi(阿扑吗啡舌下剂):15分钟起效,OFF事件唯一按需舌下疗法

Kynmobi在舌下溶解,可快速、按需治疗OFF事件,15分钟起效、30分钟显著改善症状,每天可使用多达5次。

2020-05-22

巨噬细胞胞微环境代谢紊乱方面取得进展

 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代谢性疾病已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巨噬细胞胞外微环境信号紊乱,如:炎症、氧化压力、营养过剩等,可诱发巨噬细胞及周围其它细胞的功能异常,从而促进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前期研究发现,食物及人体中主要的脂肪酸油酸暴露可经由抑制PPAR信号,诱发巨噬细胞脂质蓄积(Cell Death & Disease, 2019

2020-05-14

JCI Insight:血液中高水平的中性粒细胞胞陷阱与更严重的COVID-19相关

2020年5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破坏性的白细胞与COVID-19患者的病程更严重之间存在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CI Insight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in COVID-19”。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