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防止复制叉的碰撞
沿一个DNA链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两个复制叉之间的碰撞,预计会经常发生在具有多个复制起源的真核细胞中。Christian Rudolph等人利用一个细菌系统来观察这种碰撞对细胞的影响。他们发现,碰撞点可被用来独立于一个活性来源重新启动复制,这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效应。RecG转位酶和几种核酸外切酶能防止这种事件的发生,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DNA复制因子RFC1在减数分裂染色体交换中作用
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有性繁殖所必需的一个生命过程,其重组导致了父母本染色体之间DNA的交换,从而增加后代的遗传差异。减数分裂重组主要包括DNA双链断裂、加工、合成和连接,最终形成交换和非交换。其中,DNA合成是减数分裂重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前减数分裂的重组模型只包括了DNA前导链的合成,而DNA合成相关基因在减数分裂中的作用还未有报道。
MCB:癌细胞DNA的连续复制或引发复制叉的崩溃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 Cellular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发生特定突变的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其DNA的复制,即便是抗癌疗法移除了它们进行增殖的原材料,它们也可以依然增殖,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结果发生。
Science:β-羟基丁酸盐可抑制机体氧化性应激效应 延缓机体衰老
2012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格莱斯顿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新型机制,研究者发现一种称为生酮膳食的低热量饮食可以延缓衰老的发生,这项研究发现揭示了生酮膳食如何减缓衰老的发生以及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抑制年龄相关疾病的疗法,包括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症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
Sci Transl Med:MECP2复制影响免疫系统以及大脑发育
2012年12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1999年,Huda Zoghbi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贝勒医学院确定了Rett综合征(一种在出生后开始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原因即MECP2基因突变。MeCP2蛋白质与基因太少造成女孩逐渐失去讲话等许多认知功能。 2005年,其他研究人员发现硬币的另一面--MECP2复制综合症。
Arch Gen Psychiatry: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和杏仁核体积变化相关
2012年1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杜克大学和杜伦VA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退伍军人,其大脑调节恐惧和焦虑效应的区域容量明显比正常人小,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
Biol Psychiat:D-环丝氨酸有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近日,科学家们发现D-环丝氨酸能加强现有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治疗功效,新的研究报告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最常见的生活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第一线治疗是暴露疗法,就是让病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面对他们的恐惧。虽然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但仍然会出现许多治疗后的症状,因此其成功率并不高。
Mol Psychiatr:发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新基因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和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基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该研究表明这个新发现的基因能保护脑细胞受到应激等破坏性影响,同时该基因也可能参与PTSD的发生。
Science:应激相关激活转录因子-1调节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
6月15日,Science在线报道应激相关激活转录因子-1进入线粒体的效率可调节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的水平。 为了更好地理解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反应,研究者研究了,应激相关激活转录因子-1(ATFS-1)感受线粒体应激过程,及其在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UPRmt)条件下与细胞核通信的机制。 研究发现,调控的关键点是ATFS-1进入线粒体的效率。
Nature:研究人员操纵Set2途径揭示基因忠实复制机制
2012年8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基因表达的第一步就是利用RNA聚合酶II(RNA polymerase II, pol II)将一段DNA精确地拷贝到镜像RNA之中。科学家们认识到pol II并不沿着DNA高速轨道轻柔地滑动来将它转录为RNA,相反它在紧密地缠绕着被称作组蛋白的屏障蛋白(barrier protein)的DNA上遭遇着重重障碍。